说起郑板桥,我们一定会想起那句"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为人处事,不为名利,不计得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的诗、书、画技艺精湛,堪称三绝。尤以画竹最为擅长,彰显了他"清为官,勤为民"的高风亮节。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他率性而活,独醒于浊世,事事存真,吃了太多亏却从未放在心里,他的那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由此成了醒世名言,流传甚广。
《藕断心连》是高阳所著的《紫玉钗》中的一篇,讲述了郑板桥与王一姐的一段感人至深又恼人至极的爱情故事,他们郎才女貌,愿做鸳鸯不羡仙,却因封建礼制的制约,有情人终未成眷属。两人长大后男娶女嫁,各有婚姻,但"藕丝不断莲心苦",20年后,两人深院重逢。囿于礼教,他们的形迹不得不有所检点,只能慨叹"朦胧劫数",郑板桥对王一姐也是终身想念,魂牵梦绕。
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表兄妹之恋,这其中有悲剧有喜剧,如:张生和崔莺莺的始乱终弃,如:贾宝玉与薛宝钗、林黛玉三人的纠葛,终于宝玉遁入空门,如:年少时的情海微澜,郑板桥与表妹王一姐。以下,我们就从郑板桥的五首词来解读他和表妹之间割舍不断的爱情。
1、郑板桥与王一姐的重逢源于郑板桥《题画三则》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日光、月影中耳。
这是郑板桥《墨竹》画中的题字,扬州人于少棠买了一幅《墨竹》,正在夫人王一姐前炫耀,被王一姐冷笑一声,数落他是"武大郎玩夜猫",更笑话他是:
你的眼力越来越高明了?你看你买回来的是什么东西?画不是画,字不是字,字画不分,还说好!有那种不懂章法行款的画家,就有你这种'雷公胡劈'的'行家'。
于少棠正欲辩解,一姐上前一看,在画中找到了"板桥道人"的题字,于是认出这是表哥郑板桥所画,由此引出两人的相见。
由上面夫妻两人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一姐的丈夫于少棠十分惧内,回回被一姐抢白嘲笑,回回受气,两人的感情说不上喜欢与否,于少棠对王一姐的过往也不了解,在郑板桥和王一姐的重逢中,于少棠才从他们表兄妹的絮絮不断地叙述中,才对妻子一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于少棠曾经问过一姐,无奈一姐总是摇头,不肯奉告。
于少棠和王一姐的结合,可说是当时的形势所迫,一姐被父亲的之言片语就了却了终身大事,虽然不甘心,然而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和于少棠将就度日。
在当时的封建礼制下,这种父母之命是不可能违背的。
2、隔靴搔痒之《贺新郎·赠王一姐》
竹马相过日,还记汝云鬟覆颈,胭脂点额。阿母扶携翁负背,幻作儿郎妆饰,小则小寸心怜惜。放学归来犹未晚,向红楼存问春消息。问我索,画眉笔。
廿年湖海长为客,都付与风吹梦杳,雨荒云隔。今日重逢深院里,一种温存犹昔,添多少,周旋形迹!回首当年娇小态,但片言微忤容颜赤。只此意,最难得!
这首词写于郑板桥和王一姐相逢之后。
应南闱乡试,郑板桥路过扬州,怎么都想不到可以和初恋王一姐会重逢。
"表哥,你的人跟你的字一样都变过了"
"我的字变过了,我知道,我不知道我这个人怎么变过了,二十年来,依然故我。"
"从前,我总觉得你心里有话不说,拘拘谨谨,不比现在,有点儿……有点儿狂态!"
"狂态?你不晓得读过两句书的人,到了扬州不狂也要狂了"。
此时的郑板桥是来赶考的,无奈囊中羞涩,没有钱打理科场人员,也不能静下心来备考。一代名家郑板桥,此刻的生活十分窘迫,上有祖母,下有妻女,在扬州只能以卖画为生,哪里还有读书的兴致?
好在王一姐懂得郑板桥的难处,于是和于少棠商量要把郑板桥接来家里安心读书,还给了六百两银子,让郑板桥安心读书。
回到客房的郑板桥,静下心来,恍如做梦一般,记忆的洪水把他带回了两人的童年,于是趁着酒兴,剔亮了油灯,取张花笺,打开墨盒,提笔写下了这首《贺新郎·赠王一姐》。
年少时,郑板桥于王一姐骑竹马嬉戏的时候,一姐用胭脂红点在额头正中,父母亲带着的一姐你,假扮男孩子的模样,郑板桥虽小,却有怜爱之心。放学后的郑板桥常到一姐处试探她对自己的情意是否真切。
二十多年漂泊江湖,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份感情早已风吹云散。今天重逢之日,昔日温柔体贴之意虽存,但无形中似填一种应酬之感,不像昔日两情的纯真了。回顾小时候的样子,一句话不合心意就生气脸红,只有那时的这个样子才是最难得。
这首词读来朗朗上口,郑板桥却认为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感情,隐藏了部分真情,回忆总是美好的,初恋是那么颤动人心,此时的郑板桥一番思旧情绪涌上心头。
3、《踏莎行.无题》:朦胧的爱情始于少年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写完《贺新郎·赠王一姐》后,郑板桥感觉没有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于是又信手写下这了篇《踏莎行.无题》。
郑板桥对爱情的追求开始于少年。王一姐,既是郑板桥的中表姻亲,又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两小无猜。王一姐聪明。伶俐、俊俏,郑板桥和父亲去真州毛家桥,和王一姐初一见面,就如宝玉见到黛玉的第一眼一样,似曾相识,两人终日玩耍在一起,形影不离。
他们与竹林间折取青竹当马玩。王一姐以竹当马在前面骑,而郑板桥就用竹枝当马鞭假装赶着马。两人郎朗地笑声响彻竹林。有时两人玩的忘了回家。
两人终日耳鬓厮磨,两颗幼小的心灵越靠越近,郑板桥依然见不到王一姐就满怀惆怅,而王一姐一日不见郑板桥也是失魂落魄,两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虽是幼年,但是郑板桥已经懂得寸心怜惜了。
《踏莎行.无题》这首词中,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人共同嬉戏的情景,后半部分的"朦胧劫数"则是描述两人的厄运,这实指封建制下家长们包办婚姻。他们对将来的爱情生活彻底失望了,两人的痛苦正如词中描述"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两人又想见又怕见,见了怕销魂,不见有没有销魂处,这里语意矛盾而又缠绵悱恻,表现了这对少年恋人复杂、迷茫的感情。
郑板桥后来常常回想那种初恋时特有的风味和情调,陷入了凄凉、痛苦的追忆。而这种感情也常常令板桥细细回味,对往事倍加珍惜,对近况则悔恨交加,进入一种微醺的境地。
初恋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朵准备含苞待放的小花,它娇嫩地需要呵护,然而,这种刚刚萌发的稚嫩的爱情却无情地被封建主义的家长包办婚姻扼杀了。
在当时封建宗法制的社会制度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雷打不动的规则,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封建社会不能允许的,于是,这朵还没来得及开放的小花凋零了。
4、回忆是一把温柔的刀,由此写下《虞美人·无题》
盈盈十五人儿小,惯是将人恼。撩他花下去围棋,故意推他劲敌让他欺。
而今春去花枝老,别馆斜阳早。还将旧态作娇痴,也要数番怜惜忆当时。
郑板桥看到零落的花枝,想到从前在花下与恋人的游戏,王一姐十五岁是他和她下围棋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她已嫁做人妇,不由得发出往事不堪回首的嘘唏。纯真的爱情在封建社会制度下,被摧残了。
这首寄寓着郑板桥无限切肤之痛的词作,记录了板桥初恋的秘史,也反映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他在这首词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位"盈盈十五人儿小"的年轻貌美的恋人形象,由于这些旧事只是偶尔从他记忆的深处翻腾,零星孤立,他措辞也含蓄闪烁,故意藏头露足,深怕外人知晓。
5、酒席上一首《酷相思·本意》冲开了郑板桥记忆的大门
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缕,拼恼从教诉。奈花间乍遇言词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住在王一姐家中的郑板桥,此时正如处在"销魂处",他在枕上遐思,思绪已飞到西墙湖畔,他不知道于少棠与表妹王一姐正"同床异梦",他深深自谴,猜忌他们夫妇俩,心思不纯正,实在是不应该。她忘不掉,又推不开,可是也想不下去,于是萌发想法,要远离王一姐,辞别后,到金陵觅一处冷寺读书,静等秋闱下场。
王一姐知道郑板桥要走,做了一桌郑板桥爱吃的饭菜,而郑板桥也下定决心,吃完这顿饭就把这缕情丝好好斩断了再走。
桌上的四样菜"清蒸鲥鱼""红烧狮子头""炒苋菜""盐鱼烧豆腐",郑板桥瞬时百感具生,心里酸酸甜甜的,不知是何滋味涌上心头。
看着一姐特意准备的"盐鱼烧豆腐",郑板桥一感激地声音说:"你到没有忘掉我的习惯",原来这道"盐鱼烧豆腐"是郑板桥的乳母常常做给她吃的一道菜。郑板桥一句:
"你到没有忘掉我的习惯。"
"小时候的事,怎么忘得了?"
这一句话,掀开了郑板桥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想着盛鬋丰容的一姐,想起刻骨铭心的日子,他不由得吟起一句词:
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
再往下,郑板桥吟不下去了,许久,两人拌嘴,互相埋怨,谁是负心人,郑板桥又吟出下一句:
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分明背地情千缕,奈花间,半句也何曾吐?
这时一姐脸色已大变,泪光隐隐,看着郑板桥。
郑板桥的这句"人间咫尺千山路",采用了夸张手法,把这种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恋人之间只存在见与不见两种情况,无论见还是不见,都深为相思所苦,可见板桥受相思的熬煎是无法摆脱的,也是无可药救的。
“便见也相思苦”是一种设想,假如有千言万语要向恋人王一姐诉说衷肠,在“花间”这个谈情说爱的理想环境,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了。然而结果恰好相反,郑板桥连半句话,甚至一个字也未向恋人倾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面?词中给我们留下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些线索。"乍遇"二字告诉我们这次花间邂逅是偶然的、意外的,以至千言万语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何曾吐!”这句反问,说明郑板桥想倾吐而终于没有倾吐,既为相思所熬煎,又不能向所相思的人倾吐,这就加深了这种相思苦的程度。
郑板桥和王一姐此时青春萌动,导致他今日到得"魂销处",有些尴尬,有些窃喜。
二人回忆起往事,均仍有情,只是这造化弄人,无两人均已成家,再见之时,竟是"恨不相逢未嫁时"。
他们在人前隐忍这感情,又渴望在人后暗传情愫,谁知在两人即将踏入最后一步时,因一声雷震惊醒:幸而没有做错事!
一姐喘着气断断续续:
科场里有鬼神,做了亏心事的,再也不得中。
两人就此止步,这止步是对情人郑板桥的呵护,不能误了表哥的终生啊。
郑板桥怅惘与欣慰交杂,终于把这份感情融化为撑胸塞腹之恨。后世也流传下郑板桥一幅幅经典的作品。
王一姐的止步挽救了一个家庭,也挽救了一代名士。
纵观郑板桥的一生,他的风流韵事不断,先后娶过三任妻子,他坦言自己从61岁才开始活。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首”,他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他还写过两条著名的字幅,即"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这两条字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不计得失,求于心安,是他一生中为人处事的准则。也是老先生养生方面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