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陈年写了一万多字的创业悔过书,然后专心做好一件白衬衫。
即使是这样,这也是一个牛人的创业故事。
而我,只是一个小老百姓,除了靠自己勤奋读出来的一个硕士文凭,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也许,也许是书吃多了,容易不安分。
所以,玩儿命的折腾。
所谓的不靠谱的创业,就是没钱,没人,没项目计划,还特么跨行业。
只有一个觉得还不错的理念(念头?点子?),然后“舍家弃业”,义无反顾扎进了创业大军。
嗯,积极响应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本来最近生活、创业搅在一起一团乱麻,应该好好的务务正业才对。
但想起来心理学上说过,记事儿可以疗伤(心伤)。
或许,我这事儿也能给其他小老百姓在生活与工作的转折点上一些参照。
尤其是不安于现在的工作,想自己做点什么的小老百姓。
先交代一下背景。
最早在简书上发文,是在去年年末,都是些短句,小诗。
今年四月份在简书上写过一篇“一个普通人的32岁是一种怎样的心态”的文章。
文章上了首页,我的第一次。
阅读量虽只有几百,但也是对我码字能力的莫大鼓舞。
写这篇文章的前后一周时间,是我做出人生当中“草率”而艰难地决定的一段时间。
用草率这个词,是我现在看当初的决定。
在当初,这个词叫“突然”。
公司领导觉得突然,同事觉得突然,亲人觉得突然。
当然,连我自己也觉得突然。
两年前,大学校友、研究生同学阿杜从攀枝花只身来到魔都,因为爱情在这里。
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能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工作,凭借在攀枝花积累的学习方法和脑力培训的经验,她自己办起了培训“小作坊”——在自己租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把客厅开辟出来,稍作装饰,买来八套桌椅板凳,就算是开业了。
主要做小学低年龄段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相同理念的家长会把孩子送过来。因为刚开始是一个人,没钱、没人,前期的招生只靠一个:口碑。也就意味着死磕自己,学生接过来之后,比妈妈更妈妈地细心指导。
刚开始来了一个学生,做了两个月,变成两名学生;做了半年,变成三名学生,然后一直持续了半年,当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上帝垂怜,学生以下增加到六名,然后是八名学生,已是上线,再多就没有精力保证培训质量了。
这样一直持续了大半年。
彼时的我一直在帝都一家教育公司做培训,天南地北的跑,所到之处有地陪,只用操心自己讲课的内容,了解当地的市场状况就行。工资待遇处于行业中等,在帝都三番五次的搬家之后,在好同事的帮助下,在离公司1小时之内通勤时间的地方租到一个便宜而且生活方便的住处,工作第五年,在工作上没有承担更多的责任,一切都步入一个让人恐慌的舒适区。
在这样的舒适区,要不就懒死在这个区域,要么惶恐地离开。
我属于后者。
而加速我离开的,就是阿杜的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