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底一个晴朗的天气,我们的小车子开向了粤东,为那里的民居项目展开调研。
在去目的地之前,我们先拐去了惠来县的一个村子,接上在那里工作的教授。这个村子叫孔美村,教授让我们在祠堂那里找他。但是进了村口就没有网络信号了,所以无法发定位,颇是折腾了一阵子。村里到处都是禁毒标语。
和教授胜利会师后,我们才知道,因为这个村过去有制毒的光荣历史,就是用塑料桶生产的那种,至今还有69个在逃犯。所以现在还是禁毒办的重点,不过也不光这个村,附近还有其他都是。大概我们的手机没有网络信号,也跟这个有关?
孔美村的来源,据教授解释就是,孔美是大美的意思,村里人大多姓唐。唐姓典出《吕氏春秋》,周代时候,还是小孩子的周成王与胞弟叔虞玩耍,成王把一片桐叶剪成玉圭模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于是周成王把唐作为封地封赐给叔虞。后人认为这件故事是很大的美德,因此名孔美。
隆江穿过孔美村,附近也是隆江猪脚饭的所在地,教授老马识途的带我们去了当地最好吃的隆江猪脚饭。那家店没有招牌,坐落在一个有点古老的市场里,有卖扁担的山货店,有挂着一大束一大束草药的中医店。
隆江猪脚,其实是蹄髈。猪脚香腴美味,肥而不腻,配上鱼肉卷,非常的饱足。曾经沧海难为水,大家纷纷说以后再也看不上其他的猪脚饭了。
我们去的粤东某村,地处潮汕,是客家人聚居之地。当地有几栋客家民居,是请教授来参考设计的重点。
潮汕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是“下山虎”,又称“爬狮”。它前为宅门,入门后有一天井,左右被称作南北两厅,进深较浅,也可能作为灶间之用。正对大厅,左右有厢房各一,然后可能连接侧院,以做扩展。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还有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是“四点金”主要是有功名人士所建造,它比下山虎多两个前房,其余的基本一样。此外,还有一种形式叫做驷马拖车,它的整个格局可以看做是两座四点金的合并和扩充,多为豪富所住,在这儿的山居是见不到了。
我们最先经过的泰安居,屋主说是他的爷爷所建。他爷爷是泰国华侨,当年寄钱回家乡,交由弟弟建成这座房子。潮州地区的客家,潮汕人口混杂居住,因此虽然是客家形式的民居,有些人也会请潮州工匠建造,带有双重特色的也不少见。
门口的门簪是福禄二字。这边的门簪都会用这种篆体变形,初初看很复杂,看多了大概就比较会念了吧。
中国人笃信风水,潮汕地区人建厝也很有讲究,会请到风水先生进行总体设计,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融入房屋脊头的外形中。
这是金式。
这是木式,看屋脊处还有Ω和O的字样,大概是什么密码?
客家风格的建筑,线条比较柔和。但主要强调屋脊,不像闽式建筑那样整个檐口起翘。而广府建筑则在硬朗方向走的更远,完全硬山结构,因为砖好,不怕漏雨,拼的就是硬实力。
房梁正中绘有八卦,也是与风水命格有关。每一家都不一样。
除了屋子内部,在屋外和院落,也可处处见到风水的布置。比如入口的“石敢当”。
还有屋顶的小狮子是歪的,因为它的方向是望着最高的一座山。
潮汕棣华居的院门也是歪的,朝向对着远处的一座高山。
这家是做竹编的,很多筲箕,竹筐,竹篮……感觉特别古意。
第三家的正屋是个祠堂,正中是一座巨大的排位柜,而且祖先牌位的摆设方式比较特别:排在最先的是三世祖,然后再二世祖。问了屋主,果然这家的源流是主祭祀三世祖的。
屋梁上的牌匾也很有意思,回来后查了一下,箕裘宏绍大概是来自箕裘克绍,典出《礼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箕是指簸箕之类的竹器,裘是指冶铁用来鼓气的风裘。大意是说好铁匠的孩子,一定要学用风裘,好弓匠的孩子,一定要学做竹器。这个词是说子孙能继承父、祖的事业并且发扬光大。确实是挺适合挂在祠堂的。
门口还有一幅匾额,写着“千子万孙”,虽然和常用词不一样,但想想是更有道理呀。
这家也是祠堂,看春联就知道了吧。门簪的字体看出左边是富贵,右边是什么没看出来。
这家的写着光前 裕后
此外,很多家的春联也会写着自家的姓氏传统。比如紫阳家声,就是暗指朱氏家族。因为朱熹名号紫阳先生。
这家的门口贴的对联是:“彭城世泽,铁汉家声”,猜一猜?这家的主人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