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自己学习很努力了,但是仍然好像不得法;
也有的说自己坚持一件事情很久了,但是总感觉在原地踏步。
来,我们一起看看,成长的路上这几个误区,我踩过的坑,你别再踩上。
朋友C小姐说:我对自己要求很高,一直都在坚持看书学习,但是好像始终不得要领,觉得自己成长的很慢。
学友Z君说:我在技能上已经积累了很久,但是在职场上却好像一直不能发挥作用,也没有获得什么提升的优势。
你有没有想过:你已经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没有成长,或是成长的这么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在我看来,学习不仅仅是要花时间,有效的学习代表着高效的吸收、转换和实践,只有打通了这个循环,就像打通任督二脉,才能让知识的体系生长起来。
我算是一个学习比较慢的人(到现在仍然是个学渣),别人一天能看一本书或者几本书(在我心中都是大神级别的),我都是老老实实2-3天看一本书,做一遍笔记。
不过自己并没有觉得着急,一是因为实在非常enjoy阅读,觉得慢一点没什么;二是因为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发现这套体系和方法不但能帮助知识的吸收,还能让知识在自己脑袋中很多个小格子里面进行存储、归类、总结和随时调用,应用起来觉得效率更高了,有了“开悟”的感觉。
下面几点我在学习中曾走过的弯路和误区,反思后的总结归纳,你可以对照看看。
1、不要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性知识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用手机看微信、听语音、上微课,吸收信息可以是碎片化的,但是如果想完整的学习一个体系性的知识,并且具备比较高的转化吸收率,应该用大段的时间来阅读、思考、学习和实践。
例如运用上班在大巴上的30分钟,你可能可以听完一个音频,一般能获取一个知识点,但是因为知识体系被碎片时间割裂了,你获得下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能是几小时以后,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模糊缥缈,很难形成体系。
你可以试试,在上班路上听一集《戏说三国》,或者看一段哲学书之间的差异。看看在理解、吸收、感受上有没有什么差别。前者属于了解一个不太深入的知识点(简单级别),后者属于割裂了一个庞大体系的一部分。(困难级别)。
有的人在上班路上有长达1小时的高效阅读时间,这样可以看做系统性的阅读而不是碎片化的吸收。载体——手机、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不是关键,学习系统化知识的关键是你需要一整块时间来确保吸收。
2、一段时间集中突破
如果你想掌握一门技能、一门知识,可以试试集中三个月、半年来搜集、阅读、学习相关的所有书籍。
通过搜集和阅读这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会有机的构建你的专业知识体系。当然你也会发现很多理论是互相印证的,这样加深融会贯通;而有些互相冲突的观点可以加深你的思考,然后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的很快。
这样密集型学习适合快速入门、初步掌握一门技能。注意,是“初步”掌握一门技能。要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有相当时间的学习、积累和实践。
3、你努力的时间够长了吗?
对于那些说“我已经努力了很久”的朋友,最大的问题是要问问自己:努力的时间已经够长了吗?
也许你花3个月就可以入门一门外语,但是那些在这个方面碾压你的人,可能付出了3年、可能是5年的努力!对你来说,坚持3个月已经叫做很努力了,可对其他人而言,努力3年才叫做刚入门!
比如我自己,因为喜欢码字已经坚持了一两年,有时候会问自己:什么时候会有产出呢?可是这一两年,我是高兴的时候才断断续续的写,而今天在知识型IP群里认识的其他牛人是每天写一万字!一万字啊!
我们往往不是已经足够努力了,而是无法打败自己那颗焦虑又急于求成的心!
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转变。还没有发生转变之前,继续努力的去积累量,当势能积累到足够程度,“开悟”可能就随之而来了。
你自己以为的拼尽全力,不过是人家的热身活动。每当你看到自己在某个方面技不如人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比他更加努力了吗?
4、只进不出,学不能致用
知识是个流动的过程,要循环起来,才代表你更好的吸收了。世界不存在一种情况,叫做学了很多知识,但什么也没产出。
产出有多种方式,我自己是“五感学习”的实践者,就是运用眼、耳、口、手、脑五感去学习。眼睛看书,耳朵多听别人的分享,有机会多和其他人做口头分享,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手用来记笔记、画图,可视化思维是我非常推崇的方式,通过涂鸦、画图,很快一闪而过的念头会被准确的捕捉,事物背后一些隐蔽的逻辑也会被发掘出来。然后就是大脑要集中精力、高速运转。
五感里面,说和画就是产出的一个过程。你把吸收的知识整理成系统,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一个PPT教程,或者读书笔记,和更多人分享,让自己的吸收加倍。再听听其他人的见解,无形中完成了再次学习升级。
你也可以试试把你的知识、专业技能“加工”成产品,产品可能是读书会上的一次读书笔记分享,或者一个微课,或者一个企业内部培训课程。在转化成产品输出的过程中,你会找到那种建立系统的酸爽感觉。
5、你的努力有没有清晰的方向?
你只是为了忙而忙,用简单、平庸的忙碌,去取代、回避思考一些更有难度的问题吗?
比如:我的核心优势到底是什么?我是不是应该专心投入几年去发展我的核心技能?我这个技能在市场上到底有没有用户买账?有没有前景?我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对,就是做最困难的“战略性思考”。
我们大多数人在忙碌的麻木中,来逃避思考这些很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你要研究市场、要研究行业趋势,可能还要研究用户,研究人性是怎样的;还要为自己梳理方向、设立目标……
这些东西想起来就头大,不如抓住手边一件事先忙吧。因为我已经这么忙了,人生再不给我一点好的回报实在说不过去啊!
蓝而,并不会。无头苍蝇一样的忙碌挤占了你的带宽,没有办法去做最重要的思考,只会让你的忙碌失去价值。
对付这个困境,你可以用“紧急-重要四象限法”,强迫自己优先完成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精力很容易被紧急的事情占据,但恰恰是重要却没有那么紧急的事情,比如思考你的方向,思考你的优势,更能影响我们的人生走向。
6、养成总结和复盘的习惯
除了要有规律性的输出,还可以养成每周、每个月复盘自己的习惯。
例如,把自己每个月读的书列出来,每本书大概花多长时间看完的,有些什么收获的要点;或者写了几篇什么文章,把主题和最受欢迎的文章盘点出来。
比如我自己,每个月会复盘一次我看的书,检查一下专业书籍/畅销书籍/经典书籍的阅读比例,看看是不是在我计划的轨道上。
同时也会盘点一下我写的文章,从标题就能看出我这个月知识体系有没有更新,还是在炒剩饭。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况,做的好的打钩,做不好的画叉,下个月坚决改进。
复盘能够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哪些方面走着走着就跑偏了。
总结:
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但却还是没有明显的提升和成长?还是在职场中拼不过其他人、没有占据什么优势?
归根结底,是努力的方向不清晰,姿势还可以调整的更好,着手去解决更为重要的方向性问题。
而且,如果你生下来不是富二代,就不要想着再去找其他捷径。通过学习成长,是一个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积累的过程,永远有人跑的比你更快、比你更努力、姿势还比你优美。
你不仅需要速度,还需要耐力、毅力。另外再补充一点,找到一个很牛的目标,对标跟跑,这是高手赢得马拉松的秘诀。
好好的积累自己,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管理和生长,并不断的输出价值,相信你会很快突破成长的瓶颈。
isa-拥有十多年品牌营销经验;
品牌顾问/创业者/自由撰稿人/“在行”认证行家;
在行行家:周亮;
坚持原创,表达观点、输出价值。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喜欢、关注我给我更多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