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这也正是大多数人碌碌无为的原因。
我曾在文章《出生寒门,有一条路可以通往高贵》里写到,影响我成长至今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有一个东西,就是读书。
没错,读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但其实还有一件事,如果没有它我也成长不到今天这个样子,那就是「我一直在问为什么,一直在探索事物背后的道理」。
后来随着眼界的开阔,惊讶的发现原来不止我在这样做,几乎优秀的人都在这样做。
厉害的人都在如此思考
第一次引起我共鸣的,是在《十三邀》王小川那期。
王小川说:“我对所有发生的现象,一定要找到一个解释。”许知远就问王小川:“比如哪些东西?”
王小川立马就举了几个例子,比如:
“你做节目为什么能火?” “社会上人与人的相处,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要当面聊天,干嘛不打个电话就完了?” “一个女孩,情商又高,智商又高,为什么把自己搞得特别惨?还搞得特别作?”
这就是王小川思维如此敏捷的原因,他对于任何事情,都要去追问背后的原因。
后来我在看王兴的传记《九败一胜》的时候,发现王兴也是这样。据猫眼创始人徐桐回忆:
别人习以为常的事,他都会琢磨几个“为什么”。
比如一周上五天班,大家都习惯了,很少有人会想为什么要上五天班,每天朝九晚五是合理的吗?
王兴就问:“我们一周到底工作多长时间才是合理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周为什么要工作五天?”
他会质疑所有的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就像我们那个出票机,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小的?他会把别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拿过来重新再想。这是这几年他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点。
这就是一个美团CEO的思维方式——永远像个婴儿,对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都要弄明白「为何事物如此发生」。
王兴还不是最厉害的,把这件事做到极致的是达利欧,看完《原则》这本书,对达利欧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讲了很多原则,因为太多,我只记住了一小部分。但有一个原则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原则他并没有明确提出来,却在整本书里不断呈现,这个原则就是“不断拷问事物背后的机理是什么”。
达利欧在书中如此说到:
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物的原则。
随着你对这些关系的理解不断加深,你就能看到隐藏在,扑面而来的复杂事物中的实质。
通过这样做,你将开始理解每个“再现的情境”背后的机理,并逐渐形成一个应对该情境的“意境地图”。
我用接地气的语言再翻译一遍就是:
当你遇到一个困扰你的问题,你不要就此错过,而是此后不断去问个为什么,慢慢的你对事物的理解就会加深,最后得到一个逼近真相的答案。
当你懂得了那件事物背后的道理,以后再遇到同类事物,就能一眼看穿它的本质,如果你还能把它总结成为处理同类事物的原则,那就更棒了,以后你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OK,上面举了3个例子,一个王小川,一个王兴,一个达利欧,希望帮助你初步理解并建模。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人物都是如此,如果你留心一些,他们身上一般都有这个品质。
为什么思维对我的影响
什么人能称之为牛逼的人?不就是他在某个领域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刻吗。
王兴的美团做得很成功,是因为他对O2O的理解比同行都深;我之所以能经常写出一些深度的文章,也是因为我对事物有着深刻的洞察。
而带来这一切的,正是“为什么思维”的力量。
比如我曾经经常追问下面这几个的问题:
为什么小时候玩个老人机都手舞足蹈,现在对着智能手机却索然无味? 为什么小时候过年有年味,现在过年却很无聊? 为什么一道很好吃的菜,吃久了也会味同嚼蜡? 为什么恋爱前期内心狂跳,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感觉了? ……
不断追问这些问题,后来就慢慢得到了一些答案,我把它们提炼为两个思维模型,一个叫做“习惯麻木”,一个叫做“期待的力量”。
我发现,生物为了更好地存活下来,于是在漫长的进化中进化出了一种能力——他必须很快适应当下的环境,以留出更多的精力去接触新事物。
所以即使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挣了很多钱,吃了一道美食,经历了恋爱前期的内心狂跳……都必须很快适应下来。
我们不能待在原地不动,我们必须很快适应一个东西,转而去接触新的东西。
这就是那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如果你懂了它,你就知道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恒的,爱情也很难是。
再比如学习,大家都在说碎片化时代,我就经常在问:
碎片化时代要怎么学习? 大脑的学习机理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在用思维导图? 费曼学习法为什么行之有效? 刻意练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一般人跟高手之间又差在哪? ……
最终被我感悟出了存量思维——知识树的前身。
类似的还有很多很多,基本上我所有的文章,都是经过了大量且长时间的“不断追问为什么”才写出来的。
如何用好为什么思维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为什么思维”呢?如何才能把它落地实操呢?
提供给你几个技巧。
一、跳出习以为常
其实宇宙的规律就隐藏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中。
比如“苹果为什么向下掉而不是向上飞?——牛顿力学”、“为什么灯泡的颜色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量子力学”。
比如,我们经常在提时间管理。可是我们却很难做到时间管理,那么这背后一定是有问题了,你要敢于去怀疑,有没有可能是精力管理?
比如王兴问团队那个问题「为什么一周的工作时间是5天」,想过没有,为什么偏偏是5天,而不是其他天?这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与商业有什么关系?
比如,看网剧的时候,为什么看了一集,基本上40集就没跑了?这背后到底体现了人类怎样的生理机制?
类似这样的问题,有时候太习以为常,反而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你必须具备一种能力——不管这件事多么习以为常,只要我们感到无从下手,你都要去问一个为什么会这样?
二、在读书中获取答案
提出问题之后下一步就是去寻找答案。
那么获取答案最高效的方法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读书。
我知道,读书是件挺痛苦的事,但是你的人生有限,如果用一年来明白一个道理,那太慢了。
现在有人已经把“为什么”的答案写在了书里,那是他们用几十年的时间得到的,你可以暂时拿过来用。
因为你要知道,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人类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而那些错误其实前人早已经历过,然后写进了书里,为什么不直接拿来用呢?
比如心理学,很多东西其实弗洛伊德、弗洛姆、阿德勒他们已经得到答案了,你为什么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呢?
三、把答案提炼为思维模型
得到答案之后,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呢?
我推荐一个工具给你——思维模型(达利欧把它叫原则)。
当你得到答案之后,要把那些答案提炼为思维模型,并不断充实它(即做存量)。
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验证它、完善它,如果你发现它解释不了,那么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找到问题,然后优化你的模型。
以上,就是我对“为什么思维”的一些感悟。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爱思考,并且擅于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