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很时髦的说法,就是存在感,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我们需要被看到。被看到的对立面就是被忽视,一个人如果被忽视就容易出问题,出了问题之后要疗愈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被看到。
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当她发出哭声时,都是希望被妈妈注意到的,如果妈妈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应声而来,这个小婴儿就会有一种安全感,他就会感觉到妈妈的爱,这对婴儿来说,就是得到了足够好的照顾,那么这个婴儿就能够形成一个好的人格和个性。有了这个好的人格和个性,孩子开始探索他们自己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发生在婴儿身上最原始的自私的经验,孩子这个最原始的自私的经验如果被满足,那么孩子才能发展出后天的无私,如果这个原始的自私经验没有被满足,那么孩子的无私就会被愤恨所填塞,总之这个原始的自私就是婴儿对妈妈看到自己、重视自己的经验的体验。
看来,妈妈一定要给宝宝一种拥有感,让宝宝产生一种有能力控制得了妈妈的感觉,而且感到妈妈就是为宝宝的这种需要创造的,妈妈自己的私人生活最初是不会强加给宝宝的,有了骨子里的一种自私的经验, 宝宝就能在以后发展出无私,而同时又没有太多的愤恨。
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有人因为没被看到,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比如在办公室里,有早到的同事先把办公室的地拖的干干净净,累的满身大汗,如果后来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人肯定他、夸奖他,他内心会有何感想呢?是无私地第二天坚持把地拖的干干净净?还是再也不干了,还满腹怨气?我感觉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因为他没有被看到,所以他无法生发出无私来。无私是在被看到被重视的这种微妙的自私背后延生出来的。
一个从来不愿听讲的孩子,我们如果批评训斥他,他是不是就能马上改变成为一个愿意努力听讲的孩子呢?如果训斥、教训能让人改变的话,世上就没有问题孩子了。换一种做法,假如他偶尔有一次比以前听讲认真了一点点,我们马上就肯定他、赏识他,让他感觉到他的努力被看到了、肯定了,结果会怎么样呢?第二天的他会不会比前一天做的更好?我感觉很有可能,因为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被赏识的需要,依据他的经验,只有认真听讲才能被赏识、被看到,所以这样就解决了孩子不爱听讲的问题,可见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没被看到。
亲爱的朋友们,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是不是经常会有去改变别人的念头,说句实在话,改变别人太难了,最好先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看待别人的角度,改变我们看待别人的心态,以对己之心对人,努力发现别人身上的可取之处,及时的表达你看到了,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看到,所以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你是不是也需要被人看到呢?那么就让我们先去看到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