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本周说的是致知。按照朱熹的理解,格物是方法,或者说过程,而致知则是这个方法或过程的结果。在王阳明那里,“致”字可以理解为达到,“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达到良知、恢复良知,也就是儒家常说的“明心复性”了。对于“致知”的结果是“明心”,朱熹与王阳明的认识是一致的,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如何去修“致知”。师门提倡的格物,从了解自己的情欲念入手,也就是“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首先追求认识自己心中真实的所思所想所求,最终通过对自己心的认识,去追求明心。我自然受师爷的影响,认同师爷的观点,对此自己也有浅薄的想法。对于本身不是具有通透心性的人,用朱熹的方法去格物致知,恐怕很难,因为他要求对事物格物要格到十分,差一点都不行。就我的经验来说,这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因为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能力去判断是否格明白了,毕竟很多事情并不是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但是王阳明不是,他只格自己心中之物,也就是跟自己有关的事去格。作为普通人,其实不先从格自己入手,你又能格清楚谁呢?不格清楚又怎么能致知呢?对于两位大儒的观点我是理解不深刻,但是从自己的实践出发,还是先把自己弄明白吧,自己的事都能办明白了,理解别人就比较容易了,自然就能明白事物了。否则什么事都贸然的去研究,精力能力都有限,还不见得有效果。其实也不是盲目崇拜师爷,而是用了师爷的方法确实最有效,而且好操作。
师爷分享读后感1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宋明理学分几大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程朱理学,在民间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陆王心学,准确的说是王守仁的心学,也称阳明心学。...
-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太多的唯物主义者,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却仅仅总结为一条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