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她上六年级开始,爸妈就迫于生计去南方打工了,妹妹寄养在外婆家,弟弟由奶奶照看着,她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应该说那段时间是他们家最难的时候吧,一家人分的零零散散的,虽然这些年也一直在过这样的日子,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团聚,都是暂时的在一起。
那时候,每个星期天,她都会起着自行车带着弟弟去外婆家看妹妹和外婆,路过超市,还会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给外婆和妹妹买十块钱的鸡蛋或者饼干,十块钱的鸡蛋大概有十一二个,每次她都挑的很准,超市老板有一次还夸她厉害,那年她才十二岁。每次过去外婆看我带东西,都会叮嘱她不要带了,可是,下次她还是会带,小小年纪心里都执着于一个礼节,现在想想,外婆也肯定是心疼她花钱。
那个时候的她其实已经开窍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可能是为自己,也可能是希望远在外地的父母能为她感到骄傲,就是拼命的学。周末去外婆家的时候,有时为了赶时间学习,会当天去当天回,她爸妈外出打工后的第一个周末,周六下午她准备回家,妹妹哭的很伤心,一直拽着她的车子不愿意让她走,后来他们分析说妹妹是觉得她是妹妹最亲的人,所以才会留她,可她那天还是狠心的走了。
后来的大多数周末也都会过去,有时住上一天,只记得每次回去的时候,外婆都会在大门口目送她和弟弟很久,直到拐弯,他们回头的时候,还是能看到一个人影,然后回到家之后会给外婆发个短信或者打个电话报平安。其实每次走的时候心里还是很难受的,都会拖到很晚才回去。有一次,从外婆家离开之后又去庄头给奶奶买药,刚买好,出门就看见外婆了,外婆说天太晚了,明天再走吧。回家给他们做好吃的。就这样她和弟弟又被外婆带回去了。每当她回忆起那个瞬间时,还是觉得那个时刻很温暖,有人惦记有人关心有人疼爱。
这样的日子持续不到一年,外婆就车祸去世了。外婆的去世太突然了,突然到都没有时间好好道别。外婆给她最后的联系是打电话给让她一起走亲戚,刚好那天她学校补课,去上学了,电话是奶奶接的,她对外婆最后的记忆也永远定格在那个目送他们远去的人影中……
再后来,妹妹跟着舅舅和舅妈住了一段时间,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转回了家,跟着奶奶一起生活。
其实,留守儿童也是很怕过暑假的,跟着奶奶,会照顾他们的生活,但不会安排他们的时间,暑假时间很长,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过着,唯一有点盼头的是父母能够请假回来看他们,回来至多也是在家呆一周,却觉得那一周的时间过得格外的快,数着日子,一眨眼就过去了,每次他们走,她和弟弟妹妹都会哭,弟弟是大哭,她是默默流泪,妹妹是躲在被窝哭。特别是离别前的一个晚上,心会隐隐作痛,特别的难受,期待父母回来,又怕父母回家,回来之后的分别,意味着她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心理建设都白费了,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就这样,伤口一次次的愈合,又一次次的被撕裂,反反复复。所以,父母的离开带给留守儿童最大的伤害应该是心灵的伤害,让他们会变得敏感、自卑又没有安全感。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想,等她长大了,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之后才可以结婚生孩子,如果给不了孩子稳定的生活,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就不要带他出来一起受苦,这样的苦,就不要让孩子一起经历第二遍。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还没有过完元宵节,大概也就是初七初八,爸爸妈妈就拿着行李去工作的地方了了,家里剩下奶奶弟弟妹妹和她,走的那天下午天气阴沉沉的,后来下雪了,下了很大的雪,爸妈走的时候嘱咐她下雪的话要把姑姑家的三轮摩托推到屋子里去,可是当她试着去推的时候,怎么也推不动,当时的无助,凄冷再也不想体会第二遍。现在想想,其实那段时间她和弟弟妹妹是在相互取暖,相互依靠。他们会去隔壁的超市买一块钱的小瓜子,一点点的吃,边吃边看电视,那也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罢了。
弟弟生病的时候,需要输液,基本上都是她陪着弟弟去输液,有一次是过年前几天,爸妈都还没回来,当时她骑电车带着他们两个去镇上的卫生所,输完液天都黑了,天气也特别的冷。当时诊所的人都会夸她懂事,她也只能尴尬的笑笑,如果可以,谁愿意懂事呢,懂事意味着要比同龄人承担更多的责任。
经历了这些之后,她只希望未来自己的孩子可以晚点懂事,能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能够有满满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