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获得书本中最大的价值?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内化知识?怎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完美地解答了这些疑问。
两类学习方法
该书提到了两类学习。
一类是我们在上学期间学会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院派学习。很多人在工作之后仍然不由自主地延续了这种学习习惯。其典型思维模式是空杯思维,试图像倒空的水杯一样尽可能多地吸收信息和知识。不把书本中的知识体系全部弄懂就不算把书看完。如果有看不明白的地方或者看后有遗忘的情况,就非常焦虑。结果容易导致一味追求新知识而脱离自己的目标、读书耗费时间过长而产生挫败感。
另一类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导向的成人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强调学以致用,通过重述、联系自我的经验而内化知识,进而规划应用,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这种学习方法的读书目的很明确,学习者不强求对书中整个知识体系的吸收,而是只求自己能力的提升,解决实际问题。
便签读书法
《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提出的便签读书法就是这样的成人学习方法。它分为七个步骤。
一、 按照主题阅读法,在读书前,确定通过读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选读相应的书,这样带着针对性和目的性,读书效果就会很明显。而拆书法适用于致用类图书。因此确定你读的这本书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例如,为了改变不好的习惯并建立新习惯可以看《习惯的力量》。为了提升个人工作效果和效率可以看《高效能人士的七𠆤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可以看《如何高效学习》。提升读书效率可以看《如何高效阅读》和《如何阅读一本书》。
二、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是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想要达成的目标来说有多重要?如果这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略读。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那就放慢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甚至对于章节,也可以只选读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以二八原则问自己:这是我应该关注的那百分之二十的精华部分吗?从而找到最核心的内容。
一本书读完以后,只要能记住一两个对当前的我们而言最重要的知识点,并在实践中去运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得到了读这本书的最基本的价值,不必纠结于整本书所有的内容和细节。
那如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哪部分的内容章节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前言、目录和附录。
通过看前言,可以了解这本书的背景、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浏览目录,可以迅速掌握本书内容的大纲。对于一些迷惑性的标题党的标题来说,可能还需要结合小节标题以及附录来判断章节的核心内容。
如果必要,可以结合思维导图整理并构建自己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按对自己有用的程度对整体结构进行修剪,对分支层次结构进行详略得当的展开,从而快速确定哪些部分是应该重点细读的。
三、 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知识,也可以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若原书内容简明易懂,则可以不用I便签,只需在重点内容下面加划或在侧面边划线就可以。
重述知识时要遵循以下标准。
1、 诠释: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2、 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 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练
4、 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步骤
I便签常见的一个误区是附会旧知,也就是用旧的知识去套用在对新知识的解读上。典型表现是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说“这不就是…”,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看透了。
这就好像一般人都能看明白艺术品赝品和真品之间的相同点,但专家却可以看到差异点。学习能力的高低反映在能否在多个维度上找到新知识之所以不同的地方。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附会旧知?
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是否已经知道这个知识?我是否找到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不同的地方、新的地方?
四、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的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写A1便鉴其实是在通过建立新知识与自己经验的联接,内化知识。它需要遵循以下标准。
鲜活: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认知。
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使之成为贴切案例
反思:无论想到的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的认知。
万科监事会主席解冻在演讲结束回答听众提问时有个套路,就是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略微沉吟之后说“你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来一件事,…”。讲完故事后听众已经若有所思,再水到渠成地引出观点、建议。这里解冻就是在通过快速找到自己经历中匹配的一件事情而增强自己观点的说服力。这是很厉害的一个本领。如果没有平时与经验的联接,不断对经验建立新认识,是不可能做到这样游刃有余的。
与过去的失败经历联接,可以让我们吸取教训,从新知识的角度重新理解失败的经验。与过去的成功经历联接,可以让我们审视成功的原因,从而复制成功。
A1便签常见的一个误区是泛泛而淡。典型句式是“经常”,“总是”,“很少”。这更多的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经历、故事。
五、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写A2便签是应用知识的重要一步。它需要遵循以下标准。
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
行动:行动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
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到的程度吗?行动显性化吗?可以用冰箱检测法来判断,即设想一个月后能否跟据进度判断冰箱上贴的这个目标是否已经完成。
A2便签常见的一个误区是决心泛滥或感慨万千。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
为了增大成功的可能性,可以把大目标化小,先从简单的目标开始。在达成后再设立下一步更高的目标。
利用习惯的力量、仪式感、朋友的鼓励和信念,可以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增大行动保持下去的可能性。
例如,在看完《深度工作》一书的核心章节后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即建立深度工作的习惯,连续21个工作日每天无干扰地高度专注工作至少一小时。相应的行动是每天早晨上班前从待办事项中选定一个重要且需要专注的任务,安排一个六十分钟到九十分钟的时间段作为黄金一小时工作时间,提前准备好水等需要的物品,在安静的场所专注完成任务。预定时间到后在记分卡上记下当天的深度工作时长。
六、 在贴了书页的旁边,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七、 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自己经常能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要把对自己重要和有价值的程度作为优先级的判定标准,对目标进行排序。
甚至可以对于优先级不高又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目标进行筛除。
如果目标太多,容易导致分心。可以考虑分阶段实施,控制每个阶段的目标不超过三到五个。
每达成一个目标,可以奖励自己一下,以保持行动的能量。
实例
下面列举一个笔者(微信公众号Jason夏)撰写的便鉴实例。
《目标感—28天养成卓越人士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一书某段原文如下。
成功的人善于发挥优势,通过轻松获得的力量来实现目标,而不是付出毫无效力的努力,最后功亏一篑。所谓独特天赋,它是固有能力、后天获得的技能以及异常热情的交集。以下几个问题会让你所有帮助。
你擅长什么?
你觉得什么事情很容易做?
你轻易就看到的事情是什么?例如,你立即就能看出,做这件事情能够改善目前的状况。
你经常被告知自己擅长的是什么?
想一想你做的哪些事情,人们对此曾说:“你真的很擅长这类事情。”他们通常会求你帮助他们做他们做不了的事情,你专心致志地帮助他们,发现这事一点儿也不费劲。
你非常喜欢做什么?
I便鉴:一个人的天赋可以看做是由个人的本性、习得的技能和对某类事情特别的热情构成的。发现自己的天赋是困难的,需要在人生的历程中不断尝试做不同的事情,才能对自己喜欢做哪一类事情、擅长哪一类事情渐渐清晰起来。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与其关注能力上的短板,不如更加关注目标,以及如何挖掘并培养天赋,让我们更容易地达成目标。
A1便签:2018年先后报名参加了公司的两个创新项目大赛。每个项目都承担了召集志愿者成立团队、制订计划、召集团队讨论并锻造商业想法、监控进度并调整计划的任务,最后准备并进行了竞赛演讲。上述任务都完成了。但是,两次竞逐都没有胜出。关键原因在于创新想法的商业可行性并没有得到证明。综上所述,我发现自己对于组织、计划、小型项目管理、演讲都具备热情和优势。对于商业创新有一定热情,但尚不具备能力。
A2便签:2019年准备继续参加类似活动。目标:发挥自己的优势,发起并运行至少一个创新项目。在竞赛实战中练习商业创新,最终通过初选、进入第一轮决赛。
行动:一月份已开始和同事一起捜集、整理想法。二到三月计划招慕新成员以增加备选方案数量和提高方案质量,并报名参赛。同时,研究三个公司内外的优秀创新案例,思考如何和潜在客户验证想法。第二季度制订项目计划并和团队执行。
结语
从上文可以看到,便鉴读书法非常简单、实用、易操作。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将书中自己所需要的内容经过筛选、理解、分析、总结、运用到实践中,让自己某一知识领域的能力达到提升,同时提升学习能力这种元能力。动心了吗?开始写你的第一个读书便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