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论语集注》
韶,舜樂。武,武王樂。美者,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程子曰:「成湯放桀,惟有慙德,武王亦然,故未盡善。堯、舜、湯、武,其揆一也。征伐非其所欲,所遇之時然爾。」
《论语或问》
德有浅深。舜性之,武王反之,自是有浅深。又舜以揖逊,武以征伐,虽是顺天应人,自是有不尽善处。今若要强说舜武同道,也不得;必欲美舜而贬武,也不得。
后世所谓文武之舞,亦是就韶武舞变出来。韶舞不过是象那‘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天下恁地和平底意思。武舞不过象当时伐商底意思。观此二个意思,自是有优劣。但若论其时,则当时聚一团恶人为天下害,不能消散,武王只得去伐。若使文王待得到武王时,他那旧习又不消散,文王也只得伐。(此亦是天命为之?)
问“善者美之实”。曰:“实是美之所以然处。且如织出绢与布,虽皆好,然布终不若绢好。”问:“‘性之、反之’,似此精微处,乐中如何见得?”曰:“正是乐上见。只是自家不识它乐,所以见不得。”僩。
问:“尧舜在汤武时,还做汤武事否?”曰:“尧舜且做尧舜看,汤武且做汤武看。看得其心分明,自见得。”可学。
问:“范氏以为德不同,谢氏以为时不同,游氏以为事不同。三者孰是?”曰:“毕竟都有些子,如何得同?杨氏曰:‘武之武,非圣人之所欲。’横渠亦曰:‘征伐岂其所欲!’此说好。”干。集义。
《论语新解》
尽美:指其声容之表于外者。如乐之音调,舞之阵容之类。
尽善:指其声容之蕴于内者。乃指乐舞中所涵蕴之意义言。
武:周武王乐名。古说:帝王治国功成,必作乐以歌舞当时之盛况。舜以文德受尧之禅,武王以兵力革商之命。故孔子渭舜乐尽美又尽善,武乐虽尽美,未尽善。盖以兵力得天下,终非理想之最善者。
先生说:“韶乐十分的美了,又是十分的善。武乐十分的美了,但还未十分的善。”(韶:又作磬,作招,舜代乐名。)
《论语注疏》
孔曰:“《韶》,舜乐名,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
孔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疏]“子谓”至“善也”。
正义曰:此章论《韶》、《武》之乐。“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者,《韶》,舜乐名。韶,绍也,德能绍尧,故乐名《韶》。言《韶》乐其声及舞极尽其美,揖让受禅,其圣德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者,《武》,周武王乐,以武得民心,故名乐曰《武》。言《武》乐音曲及舞容则尽极美矣,然以征伐取天下,不若揖让而得,故其德未尽善也。
○注“孔曰”至“尽善”。
正义曰:云“《韶》,舜乐名”者,《乐记》云:“《韶》,继也。”注云:“韶,绍也,言舜之道德继绍於尧也。”《元命包》曰:“舜之时,民乐绍尧业。”其《书·益稷》云:“《萧韶》九成,凤皇来仪。”是《韶》为舜乐名也。云“谓以圣德受禅,故尽善”者,《书序》云:“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孔安国云:“若使摄,遂禅之。”禅即让也。是以圣德受禅也。
○注“孔曰”至“未尽善”。
正义曰:云“《武》,武王乐也”者,《礼器》云:“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注云:“作乐者,缘民所乐於已之功。”然则以武王用武除暴,为天下所乐,故谓其乐为《武》乐。《武》乐为一代大事,故历代皆称“大”也。云“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者,以臣代君,虽曰应天顺人,不若揖让而受,故未尽善也。
孔德
于2018年国庆节
若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