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学习阿德勒《理解人性》
第一章:心灵
【见】心灵这一章分为三小节,分别是:心理生活的概念与前提、心理器官的功能和心理生活的目的论。
阿德勒认为,心灵天生是为了指导自由活动而存在的,固定不动的有机体没有必要具备心灵。“自由才能孕育出巨人,强制只会扼杀与毁灭。”
心理生活是集主动攻击和寻求安全于一身的复杂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人类机体的生存与延续,并安全地实现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就像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劣势并非一切罪恶的根源。什么是优势或劣势仅仅取决于所处的情况。
人的心理生活是由目标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心灵生活的所有表现都可以被当作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只有设定合适的目标,心理生活才会必然地出现运动。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个体当前的活动推断出他的目标。由于运动可能具有多种含义,所以这并非总是那么容易。然而,我们可以择取个体的多种运动,比较它们,并用图表的方式将它们展现出来。
每个人行动指向的目标都是由外界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和印象所决定的。人类心灵的反应不是最终和绝对的:每个反应都只是局部反应,虽然临时有效,却绝不能被当作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尤其是在儿童心灵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我们面对的是目标观念的临时产物。我们不能把用来衡量成人心理的标准同样施加在儿童的心灵上。
【感】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专业性如此强的心理学书籍,读起来相当吃力,尤其是“心灵“这种特别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很不容易。我特意搜索了其他译本,发现也有解释为”精神活动“的,可以结合起来帮助理解。
【思】学完本章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可以从个体当前的活动推断出他的目标”,可以选取多种活动或运动、行为,不一定都是近期的,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甚至婴孩时期。这一观点很有指导意义。
【行】在儿童心灵或者精神生活、心理状态形成的过程中,不能给他随意轻易下结论,尤其是不好的结论,因为儿童时期的他尚且是目标观念的临时产物,他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更需要被家长、老师等进行善意积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