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情怀,对我们华夏民族来说是特别看重的,人们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心灵的归宿,家是情感的寄托,知名作家三毛说:家,是树与根的相连,是爱与爱的相交,是心与心的相印,是不离不弃的坚决,是生死相依的热烈,是深深呵护“爱”与“情”的期许。
但家这个港湾是否真的温暖,是需要我们共同经营的,事实上,很多的家并没有那么温暖,在9.1分高评的电影《何以为家》中,主角的家真的一点也不温暖,电影中的男孩从生下来就饱受家长的辱骂,鞭打,没有机会接收教育,小小年纪还得承担家庭责任,出去挣钱补贴家用,而他的妹妹年仅十一岁,却被嫁出去换来家庭半年的盘缠,以至于与后来把自己的家长告上了法庭,他说:"我想让大人们都听一听我的话,我想让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都不要生孩子。" 显然,这样的家庭不但不是港湾,可能还是想逃离的地域。
也许你会说,我对我的孩子宠爱有加,百般呵护,这是目前很多家庭的现状,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认为这个家庭是港湾,在央视的纪录片《镜子》中,一群"叛逆”的孩子正在参加一个培训班,在采访中,孩子们表示,家长们所谓的爱,就是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这样也不能干,那样也不能干,报了无数个兴趣班,让他们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甚至出现了离家出走的极端现象。显然,这样的家也不是港湾,更不是心灵的归宿。
在知乎里看到一篇短文:“最近回家都是半夜,把车停在小区楼下,把自己关在车里面,一直不想下车,感觉在车里面,所有的一切都能停止,都能隔离开,车内安静的空气让我感觉极度的放松。”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场景,把自己关在车里不想下车,因为回到家,可能面临是指责,冷嘲热讽,抱怨,各种大道理,PUA,各种习惯的修理场,显然,这样的家也不是心灵的港湾,更找不到情感的寄托。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更不是修理场,家是因爱而生,因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而长久,无论是孩子,还是另一半,都需要在家里面感觉到支持、尊重、爱,这才是港湾的基础,一句鼓励的话,一个简单的拥抱,一次漫无目的的聊天,才应该是家里经常发生的事,港湾是需要大家来共同来经营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句话,更不能以港湾的标准要求其他成员而忽略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