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38次,本周第1次
早上6点参加了几名资深老师带领的初级班第十一次课的复盘讨论,收获如下:
1听到和听懂完全不同,咨询师需要练就听到来访者表述背后的在乎、渴望需求、兴趣、优势、资源和力量的能力。
2倾听,共情,尊重接纳,重新建构,好奇具体化是贯穿咨询始终的基本功,更是一个人人格修养提升的基本能力,在化解一切冲突之前,必须建立起关系链接的根基,没有根基,其他都是浮云。
二、约练挑战第39次,本周第2次
上午给外县驱车过来的一个(家长带的)十六岁,高一男生咨询。
交待了保密原则后,我先和妈妈交流,了解一些孩子的基本情况,母亲叙说儿子有三四年了经常有胸闷憋气,心区疼痛,嗜睡等症状,去北京N家医院检查都说没有实症问题,医生建议看做心理咨询。来之前在网上找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做过焦虑量表测试,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然后和小王单独沟通。
一开始小王不抬头,问一句答一句。这个过程中,显得很被动。然后我请他为自己来到咨询室的心情意愿打分(1一10分,他说4分)问他是什么让他本不想来还是来了?他说妈妈一再张罗,只能来。从中我看到了他的善良,不想让妈妈着急。然后就他的症状讨论,都是怎么发生的,频率?发作时他都是怎么应对的,他回答时,我想到了高中时代的儿子,因为我的共情,小王开始抬起头看着我说话,尽管仍是我问他答的方式,我感受到了他比刚来时放松了许多。当他说用看视频动漫,打游戏以及睡觉缓解压力时,我去认可欣赏他的智慧以及遇到烦心事后不忍伤到别人的善良动机,他提到动漫,提到游戏,都和他详细具体地探讨,从中了解到他从小到大没什么朋友,他虽说愿意一个人呆着,但聊游戏时觉得一个人没有同伴,玩着就没意思,从中感觉到他对朋友的渴望。尤其是对于他在学校时的心情状态打分时,他说偶尔会到六七分,原来是因为有时候同学会找他说说话。我于是更清晰了孩子内心对被陪伴的渴望。试着用假设解决问句提问Ta,他说不知道,于是回到刚坐下来时他母亲的期待上探讨,问他怎么想,他认同妈妈的目标是希望有一天自己的身体症状会好了,期间我几次尝试用关系问句引导他换到别人角度时,他回答都是不知道。
在谈到家里和学校人际关系时,感觉到他的矛盾心情,既远离又渴望。从这个点深挖一下,发现这个孩子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不愿和任何人有冲突,同时内心对自己期待又很高,所以自责自己的内在声音很多。当各种压力情绪一直压抑不愿向任何人表达,积累到一定程度,身体就出现了躯体症状,我试着求证可能性时,他点头称是。
接着问他想讨论哪个话题,是人际关系还是缓解压力,他仍说不知道。于是就问他过去什么时候心情比较好,他提到了六年级之前养宠物的时候,这时候发现,他的眼睛都亮了,笑容也出来了。请他回忆那个时候他都是怎么和宠物交流的,他的快乐点在哪里。然后问他后来不让他养的原因,和他讨论如果养一只宠物,他会付出哪些代价。最后请他打分此刻来这里的心情,从最初4分到了五六分。我感谢他的合作,给他留了作业:每天写下三个认可自己做的好的方面。
最后我和妈妈交流以及和孩子爸爸电话沟通,希望父母多体谅孩子的不容易,给他支持和允许,降低对他学业的期待和压力,平时和他讲话的语气尽量耐心些,少批评指责。饱受亲子关系困扰焦虑的父母,此刻态度都很好。
总结:今天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1当来访者一开始不是很打开,不抬头,屡次说不知道时,我没有慌,不断给他正向认可。
2找到了他内心的最在乎——渴望被陪伴,找到了他最感兴趣的事——养宠物。
还有待提升的地方:1问话仍不能很好地贴着对方,有时会有跳跃
2问句有点生硬,不是自然而然。
三、第四期约练挑战第40次,本周第3次
晚上接了一个网络咨询,来访者表达自己在家庭中一直的付出和不被关心和理解的委屈,我即时地给予回应,感受她的辛苦和不容易。当我去简述归纳她的话时,用软化语言去澄清核实。话题由她内心的委屈情绪展开,逐步清晰了如何与两个妹妹相处的话题,来访者陷在对两个妹妹“应该怎样”的期待里出不来,引导她转到妹妹的角度里去怎么评价自己,她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妹妹们眼中无所不能,很强大,大家长一样,保护着大家。正因如此,所以妹妹们逐渐失去了对照顾母亲的承担心和责任感。
通过假设问题解决的提问,锁定了来访者如何向两个妹妹示弱,表达出需求的目标。接着和她探讨出,她曾经有过一次身体出了严重状况实在无法照顾母亲,只能开口求助,两个妹妹很配合的经历。
这时候问她接下来会怎么做,她想到了要召开一个家庭会议,用情感示弱方式去争取两个妹妹的支持,和她一起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结束时来访者反馈,感觉不那么憋闷无助了,对这个困扰太久的事情有了解决思路。
自我总结:虽然来访者反馈不错,但我感觉自己说的太多了,没有给来访者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多听少说,让来访者多说,这是自己目前待成长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