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善料理,所以对故乡的牵念一大半来自于对母亲烹饪食物的怀念。
小时候对食物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原因是条件限制,餐桌上可食用的食物种类单一,母亲就是使出多大劲,变着花样给我们调剂,过来过去也离不开那几样东西,时间长了,难免有种寡淡的无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我上中学之后,家里兄妹几个学生,正是身体发育茁壮成长的年龄,母亲的餐桌上明显有了变化,有肉吃的机会多了,虽然只是在素菜里加了一点肉片,或者是臊子面里有了油水,但还是很叫人兴奋的,寡淡的滋味中突然又了醇香的厚味,令人回味悠长。对家对母亲的餐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惦念。
真正认识食物的美好和由此带来的幸福快乐,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每年一次的春节回家探亲。
母亲早早在腊月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计划,一样一样地提前采购,程序是不乱的。每一样要采购的东西也是不能少的,年夜饭要准备什么,大年初一要吃什么,妹妹们回娘家要准备什么等等;过年的肉类要采购哪些,蔬菜需要哪些种类,数量多少,都是不能马虎的,非得亲自上手。至于配料,副食杂货等东西,也是精心挑选,一样不拉;还有餐垫碗碟杯筷等的更换,添补,都需要提前安排,已保证不拉下一样。
当一切材料都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了她的厨房大战。
首先是肉类的初级加工:猪肉分类,炒肉菜用的切成片,带点肥肉切块的,是要做红烧肉的,切成小丁的是臊子面用的臊子;需要煮的肉都是带皮大块直接下锅,沸腾后改小火慢慢煮透,捞出来准备装火锅或者凉拌沾汁吃风味独特,煮肉的老汤凉凉后装入坛子,是装暖锅的最好上汤;然后又是烧排骨,红烧肉,顿肘子等,都是猪肉的地盘。然后又开始了煮牛肉,凉拌用的红烧口味,清炖羊肉,是母亲最拿手的绝活,最后是炸油炸肉丸子,油炸带鱼段,就算是肉食的加工告一段落。
现在开始发面,准备炸油饼,麻花,油果,油饼有原味和咸味,麻花有甜咸两种味道,油果扭成各种花样,蜂蜜和面的,绿叶蔬菜和成面的,上面撒上芝麻,甜咸适中,油果扭成各种花样,两色搭配捏在一起油炸,出来色泽金黄,或金黄菜绿相间,看着诱人,食之香脆可口。
这些工作做完以后,时间基本就接近年关了。母亲又开始了对蔬菜的分类,需要先吃现做的归为一类,冰箱存放,随拿随用,需要放置几天的,先让兄妹们放置菜窖,便于储存。
等到腊月二十八九,我回家的日子基本确定,赶在晚饭到家的时候,一桌迎接我的家庭晚宴已经准备到位。
我坐在母亲身旁,一家人围绕我们团团就坐。端饭,乘汤,夹菜,忙得不亦乐乎,一桌子四凉八热的菜品,基本上是四素八荤,中间一个暖锅,热腾腾的升腾起来的香气四溢,很能吊起人的胃口。
提前到来的年味香浓欢乐,让我在整个春节期间,天天都沉浸在美食的包裹中不能挣脱。
我结婚之后,每到春节来临,我纠结于去婆家,还是回娘家过节时,此时丈夫总是支持并追随我回娘家过年,我感谢他的疼爱和孝敬。几个春节过后,我内心愧疚,不料,丈夫憋不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和盘托出实情:实在是出于对母亲节日餐桌的丰盛、食物的可口而来。像他这样好食用醇厚浓香滋味,又喜欢热闹之人,真是不能放过这一年一次难得的家庭美食大餐,欢乐团聚的享受时刻,哪怕事后,我们再加倍偿还看公婆的欠债都可。
母亲是聪明之人,明白我体谅我。提醒我尽量躲开春节回家探亲,以后,从我回家的那天开始,母亲的厨房又响起了交响序曲。
这些年,母亲的餐桌花样也在随着我们的口味变化而翻新。清淡和素食之风的兴起,让老母也开始考虑我们的健康状况,餐桌上的醇香厚味,变换成以杂粮田园时蔬豆类食品为主,搭配一两样肉食,既解馋,又爽口,满足了所有家人的口味需求。
又到了回家探亲的时间了。昨晚打过电话,今天一大早,小妹就打电话来,询问我晚上到家的时间,以准备晚饭。
我告诉小妹,“晚上回来时就迟了,随便吃一点就可,吃与不吃没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着呢!”小妹在那头高声回答。
母亲已经起床,列好了晚餐的清单,让小妹去采购呢。
我在心里开始勾勒母亲大致要准备的菜谱了:肯定有羊肉小炒,配着枚青椒洋葱炒的,肯定有黄焖鸡,母亲的拿手好菜,爽口拌三丝,西芹拌百合,醋溜白菜,自制酸豆角,水萝卜拌绿叶等……我的口水有点收不住了。
离开母亲的时间长了,味觉都变差了,对食物的敏感度一降再降。但是一旦回到家,尝过母亲的饭菜后,又会勾起我好长时间对食物的关注和热情。当然,同时收获的,还有身上又增加的几斤脂肪。
车还没有到家,我已经开始万分期待起母亲的家庭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