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个感情密码,不问缘由,一往情深。我曾经把文字归于此,那是类似于前世乡愁的东西,来自于生命本真的召唤,早已成为我骨血的一部分,但是现在,我想从理性地角度想一想,我为什么而写。
————————————————————————————————————————————————
最近读了老幺来了的一篇随笔《别骗自己了你真的有那么热爱写作吗?》,他提出了三个剖析自己的问题:
1.永远都成不了作家,靠这个出不了名,也赚不到钱,你还会坚持吗?
2.现在给你一大笔财富,足够下半辈子恣意挥霍,还会坚持写作吗?
3.给你两条路,一条是坚持写作,若干年后,也能获得名和利;另一条是通过商场、官场或影视圈等机会青云直上,二选一,你会选哪一条?
他很坦白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可能不会坚持,也不会完全放弃,偶尔,也会写写,只是不再那么热切。
2.肯定不会。享受都来不及,哪还有空去写劳什子东西,别开玩笑了。
3.毫不犹豫地选后者,因为诱惑更大。
处于写作意义迷茫期的我,看完竟把这一段时间的纠结和烦躁去了八九,对后两个问题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老幺很快给了回复到:那绝对是热爱。
是的,从过去十几年的历程来说,我不是热爱,而是太热爱,热爱到了敝帚自珍的地步。那种感觉,就像是自己亲手种植的小苗,也像是无意中捡到的珍宝,不肯轻易示人。因为热爱,所有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多年的爱好,生怕沾染了尘埃;因为热爱,坚信文字是骨血的一部分,所以拒绝任何技巧和模仿,坚持我手写我心;因为热爱,所以避开一切的利益纠葛,让文字归于本心,纯粹再纯粹。
这种感觉,像极了男生对于初恋姑娘的爱,一往无前的掏心掏肺,却不一定有个大团圆的结局。兜兜转转的十年间,已记不清写了大大小小多少文稿,每换一个集体,讨厌一切的干活和互动,唯独稿件,哪怕加班加点也义不容辞,且百改不厌。写作于我,像是了一场前世的夙愿,无怨无悔。只是写作的终点在哪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思考着她对我的意义。
为了什么?为了生而为人当好这个会思考的芦苇,为了在世间种种坎坷有个寄托的途径,为了更真实的纪念,这个时代大背景下自身生命的厚度,为了生性的多愁善感,也为了对得起自己对文字的掌控力。她能让我平静下来,能让我虚无缥缈的思绪落笔为字,能让我在获取外界信息后更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认知,甚至有时候,一个电脑,一杯清茶,构成了一个浮生偷闲的下午。
最近参加了一个30天新媒体训练营,也在简书上看大家都在做什么,像离群的雁突然看到了同类,百感交集。
芦屋主人说,我已经过了讲道理的年纪,更偏向于借故事来承载表达的思想。我开始反省自己实在是个太业余也太自我的写作者。写作,表达是第一步,跳出自我认知将是是提升写作的第一步,思想是主线,文字是载体,那么过多纠结于是不是改变是不是技巧是不是模仿,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写作者的初衷,就是为了传达出去,怎么更好地传达,也可以是一件严肃以待的事情。
在一年前,曾跟L君探讨过这个话题,他指出,你要大方的分享出来,才成长更快。几天前看到简友Bobby分享写作的看法 ,其中一句话击中了心里,他说,”读者之所以关注我,无外乎就是,我文章里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某个时点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仅此而已”。深以为然。
鲁迅说,为什么要呐喊,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文以载道,我从来没想以此谋生,是这个时代给了写作者以证明价值的幸运,可若因此失了初心,岂不是浪费了这许多年的轮回辗转。我始终明白的是,我写字的目的不是稿费,不是名利,甚至不是一个作家的头衔,我只是若因此在茫茫人海引起同类的共鸣,或者给后来者以安慰,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那就够了。
在写作的路上,我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每一步都可能是幼稚,但肯定的是,每一步都在走向成熟。如果一直生命的终结都不成熟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人世纷扰,旅途坎坷,以赤子之心终老,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