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小宦官的奇幻反杀
主讲:姜鹏
宦官专权的情况在中晚唐延续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唐文宗李昂继位。李昂虽然是被宦官拥立上台,但是他本人对宦官专权的状况非常不满意,总想寻找机会除掉当时最大的宦官王守澄,再把整个宦官群体给拔除掉。
要想彻底解决宦官干政的问题是很难的,首先必须得找到合适的帮手。找来找去,唐文宗物色到了两个人物。一个叫做郑注,另一个叫做李训。郑注出身卑贱,相貌奇丑,但是会医术,而且口才极佳。他最开始治好了李愬的病,李愬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雪夜入蔡州的那位。两人一接触,谈了几次话以后,李愬就觉得郑注是个奇才,于是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但是郑注违法乱纪,所以口碑也比较差。
有一次,权倾朝野的大宦官王守澄听说了郑注的事情,就跟李愬说,你好好管教管教手底下的人,郑注怎么总做违法的事儿呢,你要么管住他,要么杀了他,不然以后早晚出事儿。李愬就回答王守澄说,这个人,是位旷世奇才,我找个机会把他送到您那,你俩聊聊就知道了。
王守澄可是朝廷上地位最高的宦官,阅人无数,什么人才没见过,当然没把李愬的话当回事儿。结果没几天,李愬还真找个机会把郑注送到王守澄身边了。一开始,王守澄连看到不看郑注一眼,但是,只一个晚上的交谈,王守澄就对郑注刮目相看,两人亲密的不得了。还特意去跟李愬说,你说的对,这个郑注的确是个奇才。而郑注也在这次交谈后不久,成了王守澄的心腹。
公元834年,唐文宗中风,病的很重,王守澄就把郑注塞到皇帝身边,让他给唐文宗治病。郑注应该真的有些手段,唐文宗让他给治好了。接下来大家应该能想象得到,郑注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口才,让唐文宗对自己心服口服。而李训是郑注的好朋友,后来也是通过王守澄的推荐,到唐文宗身边,扮演了皇帝老师的角色,去给唐文宗讲《周易》。
经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唐文宗、郑注、李训,这三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而郑注和李训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第一,他们的品德都很有问题,几乎没有操守可言。郑注早在李愬麾下的时候就违法乱纪,受到王守澄恩宠以后,又贪污受贿,渴望地位财富;李训也是一样,他出身官宦世家,却不想通过正常渠道博取功名,总想着一步登天,性格贪婪狡诈。第二,这两个人都极其精明,郑注不用说了,简直就是唐朝的传销学大师,李训也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
这两个人很快就意识到,唐文宗和宦官群体之间有矛盾,皇帝非常看不惯王守澄,而郑注和李训几乎同时做出来相同的选择,背叛王守澄,站队唐文宗。毕竟这两个人对于地位、财富都有着无穷的渴望,帮助皇帝铲除宦官,这可是巨大的功劳,一旦成功,回报是无穷无尽的。
唐文宗如果只靠自己,几乎没有可能扳倒王守澄,但加上这两个极其精明之人,情况就大有改观了。他们的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借王守澄之手,干掉四贵当中的其他三位,提拔包括仇士良在内的小宦官,麻痹王守澄的同时,先解决掉其他宦官势力;
第二,调任郑注做地方节度使,掌握地方兵权,因为我们上一讲说过,中央的军队几乎都被宦官掌控,要想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皇帝必须派自己人到地方,用地方的军队来和宦官麾下的禁军抗衡。郑注就是唐文宗的这张王牌;
第三,对王守澄明升暗降,削其兵权。整个过程,王守澄几乎没有怎么反抗,因为他一直都觉得,郑注和李训是自己提拔上来的,这两个人肯定站在自己这一边,但他很显然低估了人对金钱和财富的欲望,同时也高估了这二人的道德品格。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在唐文宗的授意之下,当时最重要的大宦官王守澄被毒杀。
这么一来,好像很多事情都要迎刃而解了,按照原计划,不久之后,郑注将带着地方军杀回来,而唐文宗和李训会带着宦官们参加举行在长安城外的王守澄的葬礼。葬礼之上,郑注会带人把剩下的这些小宦官铲除掉,宦官专权就可以在唐文宗一朝被彻底解决了。但是应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吧,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郑注和李训之间出问题了。李训没有等到郑注率军杀回来,而是劝说唐文宗,想要自己这边先动手,铲除宦官的主要势力。
李训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我们站在李训自身的角度,就很容易想明白他的理由。李训和郑注都是什么性格,狡诈、贪婪、渴求财富、没有底线。如果郑注率军杀回长安,会发生什么情况,铲除宦官的行动成功,郑注成为最主要的功臣,他将手握大权。而李训永远都不会成为除了皇帝最有权力的那个人,甚至有可能被郑注排挤打压,但是现在,郑注还没有杀回来,李训还有机会,所以他极力劝说唐文宗,想通过自己的力量铲除宦官,以换取第一功臣的地位。
当然,这只是史书上的一种描述,我们不排除提前发动政变是唐文宗的意思。历史的真相已经没办法彻底弄清,但不管怎样,唐文宗和李训的确把郑注扔到一边,两人提前行动了。王守澄葬礼的前五天,唐文宗正常上朝,按照计划,有人突然闯进大殿,对皇帝说,有大好事,有甘露落在了院子里的石榴树上,这可是祥瑞啊。朝堂之上,百官恭贺。时任宰相的李训顺势就说,皇帝不如亲自去看看吧。文宗装作兴致很高的样子,说好啊,我很感兴趣。但是李训你先替我跑一趟,看看甘露祥瑞到底是不是真的。
李训去了以后,很久才回来,他跟皇帝说,有点奇怪,我看着石榴树上的好像不是甘露,您让公公们再去看看吧,他们经验丰富,让他们再确认一下,咱们别再弄错了。那么当时在唐文宗身边的主要宦官,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在铲除王守澄时被提拔上来的仇士良等人。而仇士良这些宦官不知道的是,此时,在所谓甘露祥瑞的地方,已经埋伏好了李训的人马,只要仇士良等人一到,他们将身首异处。
仇士良一行宦官往甘露祥瑞的地方走,李训的心腹韩约出来迎接,但这个韩约实在是难堪大任,太老实了,和宦官们一起走,他居然露怯了,大冷天的,汗流浃背,说话也磕磕巴巴,上句不接下句。仇士良等人就很奇怪,说韩约,你怎么了,风这么大,你怎么还出汗了,是不是不舒服啊。就在这个时候,风吹起庭院旁边的幕布,仇士良一眼就看到,幕布后面影影绰绰,全都是手持武器的士兵,他马上意识到,有埋伏,于是带着宦官扭头就跑,直奔唐文宗。
仇士良等人找到唐文宗之后,不顾李训的阻拦,抱着皇帝就跑。宦官绑架了皇帝之后,一切都好办了,他们先是派出禁军,在宫廷之中,逢人便杀。长安城里乱作一片,不久之后,李训、郑注也都被手下所杀。这场由仇士良发动的反击事件,史称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堪称宦官势力的全面胜利,从此以后,宦官专权的情况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唐文宗本人都被宦官监视软禁。朝中军政事务,都由宦官把持。这是在中央。地方上,藩镇再起,各节度使也会以诛杀宦官为由,发动对中央的进攻。整个大唐已经摇摇欲坠,破碎不堪。安史之乱埋下的两颗地雷,在这时双双引爆,而就在几乎同一时间,另外一个雷管的引线也被点燃,将唐王朝彻底推向了不复的深渊。这个雷管就是朋党之争,这也是中晚唐时期的第三大弊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讲再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