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这本书其实已经买了一年有余了,但是看得总是断断续续,这周总算是磕磕绊绊的看完了,因为它不像其他书籍,这里的很多句子很有哲理,有时有趣但有时也略显枯燥。书的作者是钱穆先生,他的注释很多时候读完会让人韵味甚足,即便有时并不是很理解。
看完全书,能感受到孔子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对正确人生态度的培养和对高尚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意义有着执著不懈的追求。书中对于君子应怎样,小人又是怎样的有很多的描述。读完后的收获便是感到有一股正能量向我扑来,有一种想要完善自身的自觉意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中的仁,出现的平率真是不低,甚至可以认为是围绕着“仁”来描述的。仁可以说是一种境界,并且要达到这种境界,只能是通过自己。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比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等。仁者爱人,即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和尊重。论语中有个故事说某天孔子家着火了,孔子回来后,首先问的是人伤着没有而不是房屋,这与今天的以人为本思想不谋而合,但现实中之前“小悦悦”等事件说明了当今社会仍旧缺乏这种仁爱的思想,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在当今仍旧适用。克己复礼,则说明了仁与礼的关系,礼主要是指礼仪、礼制人的行为规范等,当生活中人的言行合乎于礼,斯仁至矣!仁可以说是通过礼来具体表现的。同时,孔子的仁也是看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而不是拘泥于小节,从孔子肯定管仲的仁,便能体现出。总而言之,仁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的,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也是一些道德原则和礼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是对朋友、亲人还是陌生人都能心存感激,以诚待人,便是仁。
写到这,突然看到在书的前面也有一小大断的小评语,是关于子曰: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这句话的。对于这句话,钱穆先生在书中这样描述道:本章所举之四条目,其先后轻重之间,正贵教者学者之善为审处。颜渊称孔子循循然善诱人,因难定刻板之次序。书中的白话翻译将游于艺译作游泳在艺上,我觉得不是很恰当,我查阅了古文字典,游有广泛涉猎之意,而艺是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比较好的翻译版本将此句译作游习于六艺,应该是比较贴切的。整句为:追求正道,执守道德,依据仁爱,游习六艺。如果从一个小孩成长为大人的角度看,的确是先学算术之类的艺开始的,即如钱穆先生所说的顺序是倒过来的。但我认为孔子并不是从这个角度看的,论语中有大量的语句是君子是…样子的,小人是…样子的,按照孔子的观点,对于一个人来说,首先他要追求正道、执守道德,再做到仁爱和学习六艺。君子义以为质,正义是第一步,若是一个六艺精通但不仁爱也不追求正义的人,那么他肯定不会得到孔子的认可,即便他艺再高。举个简单的例子,颜渊和子路都是孔子较为喜欢的弟子,论艺方面,子路的武艺等远高于颜渊,但论修养、仁爱、道德颜渊则是强于子路。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颜渊的认可是高于子路的,由此便可看出孔子对于道德仁义的重视。所以孔子将道、德、仁、艺这种顺序排是符合他的观念的。我也认同这种排法,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追求正道,那么他能耐越大,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但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技艺,但为人正派,追求正道,生活关爱他人,那么这个社会也会变的充满爱心。
所以这四个的顺序,我觉得从不同的逻辑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排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