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世界的东方,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自己的学术思想而奔波游走,他们在各国君主面前游说、劝诫,他们分析天下大势,针砭时弊地提出独到的见解。后人将这群人称为“诸子百家”,将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的交锋称之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诸子百家中,除了儒、墨、道、法、兵这五种主流学术门派以外,还有农家、杂家、小说家、阴阳家等多种小众学术门派。在这其中有一个门派,他们以天下为棋盘,以各个国家为棋子,相互博弈,互相联合而又互相对峙,他们就是纵横家。
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奇人名叫王诩,外号鬼谷子,他有四个得意门生,分别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前两位是兵家集大成者,分别效力于齐国和魏国,他们两人在历史中留下了诸多有名的战役,最令人熟知的便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而另外两人即苏秦和张仪,苏秦游走六国,手持六国相印,说服各国国君“合纵”,即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集合六国之力来对抗秦国;张仪,拜入秦惠王帐下,主张“连横”,即远交近攻,秦国分别于东部六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以横破纵。
在春秋时期,纵横家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他们仅仅局限于为诸侯王出谋划策,尤其是在当时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春秋五霸之外还有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不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费时费力。直到小诸侯国逐渐被兼并,还剩下七个国家的时候,进入战国时期,此时的秦国占据了西部多数土地,其余六个国家则分布在东部。于是在当时形成了六国虽然相互猜忌却又不得不相互依靠,在这种局面下,各国的国君派遣使者开始互相试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这幕后的指使者不是各国国君而仅仅是苏秦和张仪两个人,七个国家像提线木偶一样被这两个人操纵着。那么现在我们就得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战国七雄甘愿受制于这两个人呢?因为他们熟知兵法谋略,知晓天下大势,而且能够指出利害,所以站在对于东部六国来说合纵是最好的办法,对于秦国来说,连横是最好的办 法。于是这两个人仿佛是在对弈,不过他们的棋盘,是这四分五裂的天下,棋子则是战国七雄。
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统”是历史潮流。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被发现之前,不论是《史记》还是《资治通鉴》都一致认为苏秦和张仪同属于一个时代,但《战国纵横家书》中却写道苏秦晚于张仪,合纵与连横的对抗注定是有一方要失败的。秦惠文王在位时,重用张仪,即使秦武王即位后,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秦国也没有放弃张仪提出的连横的思想,对其余六国远交近攻。而当苏秦开始展露头角时,六国虽然采纳了苏秦“合纵”的建议,对秦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不过是在苟延残喘了,这就体现出了历史的发展大势,和历史的必然性与选择性。所以苏秦注定要输给张仪。
这盘天下大棋以秦王一统六国而结束,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随之落幕,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文化大解放也就此告终。张仪和苏秦这两位纵横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大放异彩,他们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将天下玩弄于股掌之中,虽然纵横家并没有成为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学术流派,但却是那个时代最为耀眼的明星,他们注定要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