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蔽与破障

"由于判断的盲目,甚至最杰出的人物,也会根本看不到眼前的事物。后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人们就惊奇地发现,从来没有看到的东西,现在到处都露出自己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36页。

人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在与自己的谬误和自然的本性斗争的过程。人啊,只不过是一根苇草[1]而已。智慧不过是自然最大的谬误而已。但是正是这谬误,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仗。

我们不妨假设,人的智慧只是一种偏见(我们把全知视为"正见"的话),每个人生来就无法即宏观全局,又细致入微。所谓智慧,一定程度上只是个人经验的积累。既然是个人的经验,那么必定有不完全之处。所以说,人的智慧只是一种建立在自身过往经验上的偏见。坐井观天是谓也,知见障[2]是谓也。

去除蔽障首要问题是,认识到自己的认知有蔽障。井底之蛙要知道自己在井中所见之天不过真实之天的极小一部分,生起见完整之天的愿望才有可能去试着跳出井来。没有纵观宇宙就一念不生,这不是返璞归真,而是痴愚难解。

斯宾塞所言种种,亦复如是。所以The Study of Sociology[3]大半篇幅为"知其蔽"而设。无论是所谓客观事物之复杂[4],还是主观视角之所限[5],都属于"先天而成",是自然之蔽。唯有主客交互之错乱[6]是"后天侵扰"而成,是知见所累之障,也称偏见[7]

《荀子·解蔽》云:"欲为蔽,恶为蔽;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则莫不相为蔽。"

盲人摸象,如何才能了解到象的全貌?直观来说,多摸一摸、全面地摸。然而这个世界太大了,穷尽人的一生,也只能略窥一角。于是我们交流经验,然后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来描述这个世界。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和而不同[8]"------以"和"而去"万物异",有"不同"而破知见障。

换言之,"蔽",去之不尽,只能消减,只能提防其误事。而我们真正能做的是破除偏见。即人无法改变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最多简化剖析),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视角(跳出局限也只是一种对"局限"偏见而产生的视角)。治学研究,知蔽之后,是破障。即训练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即怀疑论基础上的验证分析。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完善自己。在自己的成见之中归谬,吸收别人的见解,打破自己思维的局限,不断地弥补扩充,以使自己能够逐步接近"正见"。

当然,要想在某个领域取得不错的成就,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是三大条件之一。我们还需要广泛的百科全书式知识(通识)和在那个特定领域的丰富经验(专业)。

百科全书式知识,即广泛的知识面。为什么需要广泛的知识面?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独立于其他事物之外的,知识体系是一种网络体系。如果不能在关键方向掌握线头(纲),那么,网就收不起来。消减蒙蔽的方法是揭开神秘面纱,从细节到全局。百科全书式知识,正是通过不同领域,甚至原则迥异的学科来构建认知的,比如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比如世界是连续的还是离散的。在一种相对开放的思维模式中[9],新的固定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形成就被打破了。

特定领域的丰富经验,即专业素养。经常从事捕鱼的渔夫的经验是可以学到的呢,还是只能重复的?现代人类在短短十二年间[10]学习了人类文明两千多年的数学知识,那么,一个普通的完成了高中数学教育的人一定比张苍、张衡、祖冲之更强吗?不见得。那么古代数学家们为什么没想到?并不是说专业素养不行,而是各种因素制约了他们。

破障,是要在通识的基础上专长。博观而约取[11]。无论取多取少,总归是取他山之石,以防闭门造车了。执端用中,可不可以视之为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上的调和论?一切是工具,围绕问题产生,为解决问题而用。维系好这种平衡,或许才能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在主客观交互中不断生成的新的成见,才能不断地消减自己的看不见的地方,减少偏见。

这一切都只是认知上的构建,最终都需要回归到实践中,可是当我们以成见行事也暂时无往不利时,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我们所认为的"偏见"呢?这些思辩在经验面前又有什么用呢?一旦沦为超验而非实践,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异想天开罢了。

然而,如果说一切都在被批判,那么"我"只能在"当下"尽力做出最适合我"偏见"的判断和选择。但当暂时无法实践和自身经验不足时(新领域、新问题、新情况、从未想过、从未了解但必须马上 决断),"我"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判对错是非?做出选择?


  1. 布莱士·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思想录》: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2. 这里指主体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由此得出的自己的见解(见:看法、观点;解:诠释、解析)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

  3. 旧译《群学肄言》(严复),今译《社会学研究》,本课程核心阅读文本。

  4. 赫伯特·斯宾塞 著. 社会学研究[M]. 张红晖, 胡江波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1:59,客观障碍:社会现象的内在特点。第五章以此展开。

  5. 赫伯特·斯宾塞 著. 社会学研究[M]. 张红晖, 胡江波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1:60,主观障碍:我们作为现象观察者而有的特点。第六至七章以此展开。

  6. 赫伯特·斯宾塞 著. 社会学研究[M]. 张红晖, 胡江波 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1:61,主客交互:我们与被观察现象的特殊关系。第十至十二章以此展开。

  7. 成见和偏见的含义略有不同,成见是过往所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侧重过往;偏见是相对于"正见"(全见、全知)而言,侧重在不完全。

  8.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一个人在成长中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固定思维模式,那就不仅仅是"没有主见"的问题了,他也无法取舍对错是非。

  10. 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

  11. 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