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过年前的日子,就是陪着爷爷赶集,我当爷爷的拐棍儿,走街串巷,买年货,那时候的年货都会集中在县城的梅山一带,马路两侧摆满了各种蔬菜、日用品,对联,年画,日历,各种花,各种漂亮的衣服,灯笼……
小时候扫房是年前最重要的事,一早爷爷奶奶就把我带出去玩,爸爸妈妈在家打扫,屋内的家具、被褥、沙发,统统请到院子里,院子中央搭成一个大床,专门放东西。等天黑时回到家就会看到爸妈灰头土脸,屋里干净整洁,那时候只知道开心的看着干净的屋子,却不懂父母的辛劳。
扫房后便是年前孩子们最喜欢的煮肉,蒸碗,炸丸子,炸豆腐,炸红薯,院子里飘来阵阵香味,我们每次都等丸子刚出锅,小手就伸过去抢着吃,那种鲜美酥脆,至今回味无穷,豆腐必须是从县城做豆腐最好的那一家买的,炸出来又酥又起(起,膨胀起来),外焦里嫩,豆腐的醇香,美味至极。炸红薯也是孩子们的最爱,脆的,软的,甜甜的,美美的,院子里充满了滋滋吧啦的炸东西的声音,阵阵香味挥之不去。
蒸碗,是县城的特色和习俗。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做八大碗,等到三十全家人团圆,才能登上饭桌。印象里记得,爷爷奶奶会在煤火上架起大铁锅,那可是家里最大最沉的大铁锅,只有过年时才会用。把买好切的大方块肉放进锅里煮熟,煮熟后捞出,在油锅炸一下,然后晾凉抹上甜面酱,再上蒸屉上蒸,几道工序下来,再切好装进碗里,碗里再放入料汁,肉面朝下放好,等到三十要倒碗成肉面朝上再蒸一下,出锅!除了肉,还有海带、萝卜、豆腐盒子蒸碗,妈妈也会亲自做糯米丸子蒸碗,总之蒸碗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年味儿的担当。
年前,还有工程最浩大的,就是蒸馒头,蒸包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合作,蒸的包子馒头,枣花,枣山,真的堆成了山,把一正月的主食都做出来了,我也会加入其中,做只小兔子,小蛇……每个馒头上都要点上个红点,那喜庆极了,只有过年的馒头才会有这点睛之笔。这蒸馒头象征着来年的蒸蒸日上,富富有余……
过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必须在年三十儿的上午进行。那就是贴对联,小时候我和爸爸哥哥一起把旧对联撕下来,妈妈还会用面熬一锅浆糊,我们找来刷子,一起贴新对联,每次贴对联时,都会碰到街坊邻居也在贴,大家打着招呼,互相给看着高低歪斜,满脸的喜悦,街上充满着大家的欢声笑语,背景声还有鞭炮声……三十的晚上除了放鞭炮,还要尽快吃完饺子,跑到街上看蜡会,大街上人们排起了长龙,我们赶紧跑到台阶上,踮着脚,等待蜡会开始……正定腊会规模宏大,全县有腊会23道,分布在城内各条街道和城外四关附近村庄。每道腊会由腊队、灯队、乐队三部分组成,每逢除夕之夜,一道道腊会,排成队,鼓乐喧天,游历各街,通宵达旦。
那时大年初一如约而至,一早就会被各种鞭炮声叫醒,然后高兴的起床,穿上早早买好的新衣服,新鞋子。吃过早饭就去拜年了!先去邻居家,按照长辈顺序磕头拜年,长辈们都会给压岁钱,去到每一家都还会抓一把糖给我和哥哥,美美的从一家出来又去下一家。这一上午把整条街上的邻居家串完,然后再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在马路上,一波一波的拜年的人们都会碰见,大家都会互相打招呼:过年好!过年好!那时候觉得过年真好,能挣压岁钱,还能有美味的糖果………
随着年龄的长大,年味越来越淡了,拜年逐渐的被电话代替,被微信代替了………好怀念小时候的年………可是无论怎样,年都是辞旧迎新,是新的开始,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