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读得不多,算来算去,也就几十本。近些日子,看到一些解读《红楼梦》的视频,激发了我对读书的回忆和感想,非常浅显,只是闲聊。
从小就知道四大名著,也很早立志要读完,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西游记》不必说了,梦想着有孙大圣的本事,看了好几遍。《三国演义》马马虎虎,算是粗粗地读了一遍。《水浒传》没读完,只记得上个人物故事的尾,接下个人物故事的头,连着看了几个人物,就看不下去了。读过武松、林冲、鲁智深的段落,其他就靠小人书来补充了。
主要说说《红楼梦》。早就知道《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排第一,名气很大,所以在心中有无比神秘、崇高的位置,类似于梦中女神。很早遇到,也不知道是什么版本,应该是通行的曹学芹、高鹗版本。曾经几次将其捧在手里,想要一睹真容,准备读完后说给别人听,好好地炫耀,但恨眼拙心盲、不识好歹,只坚持了几页就束之高阁,不再理它。
我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到了高中,我买回精装本的《红楼梦》,下定决心要读完。我定下每天读二十页的计划,也仅仅坚持到前四十回。什么理由中断了?忘记了;这前四十回什么情节,也忘记十之八九了。
虽然到现在,我读《红楼梦》也仅限于三分之一,但对它依然充满兴趣,认为它是部了不起作品。当然,这种认识完全来自专家们的品评,这么多人说它好,那定是极好的。我应该认真对待,自己去咀嚼,然后拿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人云亦云。但此时非彼时,到了油腻腻的年龄,再去细读《红楼梦》,已经没有十分的勇气。
我认为《红楼梦》适合特别心思敏捷、精巧的人去读,否则只能看到简单枯燥、记流水帐似的文字,找不到其中隐藏的各种玄机和美妙,沉不进去,读不出味道,所以如同嚼蜡。就像目障之人不识春光之秀,耳背之人难懂音律之美,悟不到作品所要展现的意境。其实,我还不如刘姥姥,她左看右看张大了嘴吧,毕竟还两进大观园,而我则像躲在围墙外的小厮,只听见院里的喧哗热闹,却跟本就没进去!
但《红楼梦》的好,还是能够感受到一点点,如,诗词真好,很有味道,再就是贵族生活的奢华,描写得真周全。
看《红楼梦》之前,除了《西游记》,我还看过《岳飞传》、《封神榜》、《三侠五义》、《聊斋志异》以及后来的《神州擂》等,其中《封神榜》、《三侠五义》、《聊斋志异》还是古文繁体字,都能看得如痴如醉。可见,我爱读书,但仅限于闲书、通俗的书,与高雅不沾边,说明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俗人。
最喜欢看的,投入最多的,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射雕英雄传》,还在初中,先买回第一册,看完之后惦记余下的,真如害了相思病,茶不思、饭不想。后来感动了老妈,又给我七元钱,让我顾不上吃午饭顶着大风推着自行车跑上十里路购回剩下三册,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全部看完。
这是少年时期最疯狂的一次。如果我有此百分、千分之一的劲头去对待《红楼梦》,多少本《红楼梦》都被翻烂了。可见,看不进去也有书的原因。读书与交友类似,有的一见如故,很快如胶似漆;有的彼此仰慕,但永远止乎于礼,这勉强不来。我与《红楼梦》有缘无份,碰不出火花,捏不到一块。
在乡下时,某同事是红楼迷,课间总看她捧着本《红楼梦》。一问,她已经读过十数遍了,而且越读越有味道。我自愧弗如,说《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我也看过五六遍了,说完低头,自觉矮她半截。看着她神态之间,依稀有林黛玉的影子,只有敬佩。好书真是可以影响人,能够赋予读者灵性,喜欢读《红楼梦》的都是美人。“书中自有颜如玉”,原来可以这样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