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我的母亲(三)辛勤的汗滴

                                                                   背蒲

秋风瑟瑟,河边一片枯黄,天气渐渐转凉。农忙结束后又该为过冬做准备了。

选一个晴朗的日子,妈妈和奶奶带上我和姐姐出发了。蹚过河水,到河对岸有深深的芦苇丛。妈妈和奶奶挥镰开割,一丛丛蒲草倒下来,我和姐姐把它们抱到一起,一上午,两座山一样的蒲草堆了起来。妈妈和奶奶先用蒲草拧成绳子,把蒲草一捆一捆捆起来,然后铺上一根又粗又长的大麻绳,把一捆捆蒲草垛起来,垛的很高很高,再用麻绳紧紧勒住,捆成一个大草垛。终于经过一天的劳作,收获了两座蒲山。妈妈帮奶奶把蒲山扶上肩,扶奶奶站起来,妈妈再蹲在地上,,把绳子套在肩上,我和姐姐在后面扶着蒲草,妈妈在前面使劲,我们在后面使劲,妈妈终于站起来了,于是妈妈和奶奶背着蒲草在前面走,我和姐姐跟在后面。但前面只能看到两座大山和一双移动的腿,妈妈和奶奶被蒲山淹没了。

这样的日子我只有一次清晰的记忆,而我的妈妈却是日复了多少日,又年复了多少年。

而终于,冬日的早晨,灶前有了熊熊的大火,我们有时从被窝里钻出来光着身子坐在奶奶怀里烤火,于是冬日的记忆里没有了寒冷的侵袭,反而有了红红的火焰温暖着无忧的童年。

                                                              拣茬

冬日里寒冷,但过去没有炭过冬,只有多多的储备柴火。蒲草易割,但不经烧,另一个方法就是拣茬。

“茬”就是玉米杆的根,秋天收了玉米,割倒收回了玉米杆(吃大锅饭时玉米杆收回了队里要喂牲口,老百姓生火只能自己想办法;包产后玉米杆才回到了自己家)。玉米杆的茬就留在了土里。于是妈妈又向光秃秃的土地出发了。

首先要刨出地里深埋的玉米茬,刨出来的玉米茬会有很大一坨土,使劲敲让土碎掉散落,一个玉米茬才算拣成了。就这样一个一个刨出来,一个一个敲土,终于地里一小堆一小堆的玉米茬堆起来了。干了一天的妈妈直直腰回家了,玉米茬就那样扔在地里等风来吹干。

几天后,妈妈再用箩头(用树枝编成的盛物的工具,上边有三根把,可手提,可用扁担担)把干透的玉米茬一担一担担回去,或用小平车一车一车拉回去,冬天的又一种柴火备好了。

                                                                              扶玉米

玉米高粱将熟,沉甸甸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天降大雨,玉米杆高粱杆全部匍匐在地。听任天命,玉米高粱就会烂在泥里,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在怨恨老天的叹息声中,妈妈只有无奈地走向田地。在偌大的田野里孤军奋战,把一棵玉米努力地扶起,用铁锹填土,让根稳固。就这样一棵又一棵,玉米站了起来,妈妈的腰弯了下去。

那时爸爸工作在外,我们在外读书,弟妹幼小,奶奶老了,当妈妈一个人在地里与命运抗争时,有过痛苦与无助吗?也许妈妈只是看着脚下,一棵又一棵,都没有时间与精力悲伤和落泪吧。

                                                                                剥玉米

现在有了机械作业,玉米的播种、收割、脱粒都是机器完成,并有化肥和除草剂,也免了除草之苦。而过去春种秋收全部是纯手工完成。

我参与过玉米的播种,一把铁锹,一袋种子,须一颗颗播种,然后还得补种、间苗、除草,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垄啊,总让人望而生畏。而我只是休息的时间去田间帮帮忙,而妈妈却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秋天,玉米在大家的互助下都收回了院子,山一样的堆着。妈妈又开始了和玉米的作战。首先要把玉米皮剥掉,剥出一个个黄灿灿的玉米棒子,一个一个的剥,经过一段时间的夜以继日,终于玉米剥完了。妈妈把玉米棒子一个个垒起来放在房檐下,垒成一个长方形仓,房檐下放不下就垛在院子里,满满的黄灿灿的玉米垛子欣喜了妈妈的汗滴,似乎也温暖了妈妈秋日里寒冷的双手。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吹,玉米棒子也干透了。妈妈便把玉米棒子取下来,开始剥玉米粒。首先用锥子把玉米棒子捅开一行,先用手一行一行剥下玉米粒,剥出一个玉米芯子(村里人俗称“玉茭棒棒”)。然后就用玉茭棒棒与后面用锥子捅好的玉米使劲搓,一个个玉米棒子就变成了金黄的玉米粒。这种手工剥玉米的方法很磨损手掌,我剥过玉米,不久就会发现手掌摸上去毛毛糙糙粗涩不堪,而妈妈要一人完成这样浩大的工作,其手掌磨损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母亲的手常年是粗糙的,而一家人的日子却因此而衣食无忧。

终于一天又一天,玉米棒子变成了玉米粒,晒在场院里,晒干后交了公粮,剩下的妈妈储藏在一个个大瓮里,留着磨面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189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7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85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03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05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20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9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6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8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2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5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82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5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9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72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首费翔的经典歌曲《故乡的云》那词,那调,让我沉浸在思乡中。每次经历困难和挫折,都会想到它,那个曾经养我的...
    嘉慜阅读 470评论 0 8
  • 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2014年的十一,是我上班多年来第一次国庆放假,4天。 回家! 我带着整5岁的小宝坐车先到我们...
    我是败类阅读 378评论 0 1
  • 第三章(四季生活篇) 会有那么一天,我会站在时光的裂痕上回忆自己奢侈而明亮的童年,泪流满面。——题记 我的小学时光...
    小苇阅读 600评论 6 12
  • 在小麦芒刺已硬、麦粒灌浆的时候,玉米就要间种了。 小麦地的陇上,父亲用镢头刨出一连串的浅坑,母亲和我们姊妹们赤脚跟...
    敏也阅读 1,021评论 5 10
  • 玉米,我们当地俗称包谷,又叫wu man,抗性强、易种植、产量高,它的一身都是宝,在那些年代,绝对是个好东西。 一...
    暧暧远人村阅读 642评论 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