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有孩子,我们总是遇到各种挑战:孩子拖拉、作业磨蹭、不好好弹琴、爱吃零食、爱看电视打游戏、晚上不睡早上不醒等等问题。如《孩子:挑战》所言,越来越多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感到沮丧和烦躁,家长都希望培养出快乐和自律的孩子,而事实上孩子却常常感到不满、低落。家长们好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能力,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
家有小女,今年10岁。最近,我也遇到一些让人头痛的挑战。
从她几个月开始,每天睡前,我为她读书,希望她在经典的文字与图画中感受世界。然而,她最近却迷恋上了马小跳,一套20多本的书,看完一遍又是一遍,吃饭看、睡前看、放学回来看、起床看、上厕所也看,可谓专心致志。以前,我认为只要她喜欢看,什么书都可以,好歹也是读书,总比不读好。可咨询了专业阅读推广人,我才知道这是校园快餐,一种“好读”的伪阅读,对学习和成长不利。
小学一年级时,她开始学习钢琴,我希望音乐能滋养陪伴她一生。学琴的过程,虽然不断经历挑战,也坚持了三年有余。然而,现在她想继续学习,但不愿意练,即使要弹,也是几分钟就下来了,说自己已经弹好了。经常出现如手指站立不好、折指、下键力度弱、曲子弹错等问题,没有任何进步,传说的瓶颈期来了。于是,她的钢琴老师让她复习以前的简单曲子。我很生气,这不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吗?
数学计算老是出错,语文阅读作业经常是一拖再拖。
……
我很苦恼,不知怎么是好。面对问题,我总想快速去解决。于是,四方求助,寻求解决之道。
我很诚恳地与她的钢琴老师沟通,说出了我的困扰、想法和担心。他说,孩子学习钢琴时间久了,难免疲惫和厌倦,是正常的。我们需放慢学习进度,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她度过瓶颈期,找到她真正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虚心地与她学校的音乐教师咨询,说出目前遇到的困难。她说,即使学过的599要弹好,也是不容易的,对手指要求很高,并且回到以前学习过的曲子,也是给她教训,不好好学就得回到过去。同时,需要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我的小学语文教师,他开办了一所艺术培训学校,算行业领头人。每次孩子有什么问题,我会首先想到他,仿佛他就是我的人生导师。他说,孩子遇到困难,很正常,关键是父母的态度,要陪伴她坚持,每天必须30分钟;如果今天放弃了,以后孩子遇到困难,也会选择放弃。磨炼意志力,才是一生重要的品质。
回家的路上,外甥打来了电话,跟他聊了现在的状况。他音乐学专业毕业,也在开培训学校。他说,音乐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为了考学为了工作,而为了人生的幸福。一个爱好,坚持下去就好。
我细细品味行家们的话,茅塞顿开。虽然不同经历背景的人,对于钢琴教育,对于孩子现在的状况及困难,都有着惊人一致的态度,那就是陪伴、坚持,并接纳孩子面临的困难,陪伴她成长,和她讨论怎么改善目前的困境。
……
《孩子:挑战》认为,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对于钢琴学习,练习少、没有成就感、失去学习动力,这是影响她进一步学习的原因,那她倦怠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她想通过不配合不认真达到什么目的呢?沉溺于校园快餐,是因为好读、容易读、轻松好玩,那她痴迷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看似每一个独立的行为背后或许都有相似的目的,难道是想获得自由快乐,逃避困难责任,贪图享乐?
当我们遇到孩子挑战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改变孩子,陷入“我为孩子”做什么的极限关心上,好像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如《你的灯亮着吗?》所言,遇到问题,首先要分清问题的本质,这是谁的问题?谁该来负责解决?怎么去解决?
经过不断的反思,对于解决目前的困境,我仿佛有了方向。接下来,我想坐下来,通过“与孩子一起”的合作模式,共同探讨目前面临的问题,说出彼此的想法感受,然后用头脑风暴的办法列举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最后选择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方法,尝试行动。
陪伴孩子,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时机,愿我们因此而成长。
G����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