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而狭窄的阅读里,文学里尤其散文里的女性,几乎是由类型化的祖母、妈妈和姐姐组成的。他们因为贫穷而劳动一生,渐渐像即将死去的虾那样弓弯起腰背,被河流裹挟着流向远方的海,流向比眼泪更咸的命运,仿佛是作为被牺牲的食物去喂养整个世界。”
这是来自张莉笔下的这本《拿起笔,制造光》里面的一段话。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当你捧起这本小书的时候,恰恰这句话触动了你那安静的灵魂。然后突然意识到,我们是否也正在河流之中呢?在我们身上,我们的命运,是否夹杂了咸咸的眼泪,你是否有能力跳出这样的命运,成为自己的那道光呢?
类似的问题,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没思考过。又或者,我们害怕思考,因为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之后,随之而来的结果要么就是勇敢做自己,要么就是感慨自己当下以及未来都找不到出路。而不管是哪一种,注定是会让女性朋友脱层皮的。
在这本书汇总,作者收录的作品来自女作家、女演员、女舞蹈家、女画家……或许她们身份不一样,她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不一样,她们想要表达的思想也不一样。但是她们身上始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一份属于女性艺术家的魅力,所以,透过她们的文章,我们看到了她们呈现的一种属于女性的成长,她们对艺术的理解,她们对世界的感知等等。
光,是闪烁不定的,但是却又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的。感觉只要有光在,走路的时候便不会迷路。
光,是具象化的,又是抽象化的,它是真实存在的,又或许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某一种引路者。
光,是带给人们希望的。我们为什么需要希望,大概只是因为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或许可以不用活得那么漂泊。只要抬起头,我们便可以看到前进的方向。
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如果不深究,我们或许可以活得没心没肺。但是一旦深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今天的我们,虽然女性是半边天,但是我们依然在各个方面有很多的弱势。
在今天,我们依然会看到,有一些家长对着家里的女孩子说,不用读那么多,不用那么努力,上不了高中随便找个职校混几年,然后就可以嫁人了。
在今天,职场之上,哪怕一位女性朋友的能力并不输给男性,但是在录用时,人们潜意识里会选择男性。哪怕这位男性其实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最终还是会被选择。
在今天,当我们中开始有人想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时,在没有碰到合适的人之前绝不为了结婚而结婚,我们便会被套上“心理有问题”的帽子,而且这样的说法是来自工作单位中那位人品最烂的人嘴里。
可见,女性朋友在社会上遇见的很多问题,并不是来自问题本身,而是社会上的偏见。多年以前,女性朋友接触知识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今天往回看,我们会发现,流传下来的女性作品都很少。在那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女性一直都被绑定在灶台前。所以她们很少有机会去思考,因此便很少有人能够觉醒。
在这本书中的故事里,我们通过不同的女性艺术家的眼光,我们看到在她们记录的笔下,她们是如何去思考自己身上的问题,如何去面对她们遇见的问题,如何去再三叩问,叩问生而为人的价值的。
可以说,有这样的前辈在,后来的人才能走得更坚定些。至少,当我们在面临别人的否定时,我们会想起冯秋子老师的那篇《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从小到大,冯老师是有想要练习跳舞的,但是身边的人不看好,父母的不看好,让她一直都不敢去尝试。直到长大后,碰到了文慧,那位做事很认真也很执着的朋友,然后她才慢慢地,认真地看待自己的内心,渐渐地才有勇气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
明明是最想做的事情,为何会觉得悲伤呢?大概是因为最想做的事情,从小到大都得不到支持吧。同时也是悲伤我们身为女子身上的脆弱,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敢大胆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害怕被别人当成异类。所以有些事情蹉跎了岁月,但最后遗憾的只是自己。
就像写作这件事,很多人觉得女孩子写得再好又如何呢?其实,笔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有重量的,当我们开始书写的时候,其实便是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这里的思考,是抛开一切的杂念只专注于问题本身的思考,是对未来的规划,是对现在的反思,也是对过去的总结。如果不书写,我们又怎能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懂得自己的追求呢?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执笔的人是女性的时候,我们在看作品的同时,我们会忍不住思考,这部作品背后承载了她们多少生活的重量呢?
她们是在孩子睡着之后,赶着点写下的这些文字?还是在夜深人静起来给孩子添被之后就再也睡不着之后干脆起来写作呢?还是为了争取这两个钟的写作时间,刚刚和丈夫大吵一架呢?亦或是为了更好地思考,记录,然后却从来不敢进入到婚姻家庭中呢?
无论是哪一种,当成品出来之后是一部好作品时,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光。或许我们都知道,这份作品的重量不仅仅来自作品本身,更多的是因为,背后的执笔者是一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