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同学的老公是大厨,我总去她家蹭吃蹭喝。她老公煲的鸡汤特别好喝,我虚着心跟她老公讨教,大厨说:“再好喝的汤,也会毁在腻上,煲鸡汤最重要是把汤里的油洗掉。”我豁然开朗,我想,这就是苏轼的诗。
01.关于别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众所周知,苏轼填这首词一来纪念中秋,二来怀念弟弟苏辙。苏辙这个弟弟于苏轼,不只有情,还曾有恩。
苏轼和苏辙刚刚举进士第不久,家乡就传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兄弟二人不得不辞官回乡为母亲守丧。两年三个月的守丧期满后,回到京城,苏轼被任命为凤翔府判官,苏辙被任命为商州军事通官。可这时他们的父亲苏洵已然老迈,兄弟两个必须有一个留在京中照料父亲。于是子由辞谢不就,送哥哥走上了仕途。再后来,苏轼因为天生张扬的个性,在京中树敌不少,“王安石变法”中更是与革新派势不两立,导致弟弟也不得不谪居地方,兄弟二人多年不能相见。苏轼始终觉得自己这个哥哥当的不称职。
思念、牵挂、担心、抱愧的滋味萦绕在苏轼的心头,使这个中秋节也显得越发悲凉。这时,苏轼给自己熬了一碗汤。他告诉自己,也告诉天下人:人不能长欢,月不能长圆,自古以来便是如此,又何苦囿于这一时的分别呢?你和我都好好的,今晚的月亮也好好的,夫复何求。
这句鸡汤写在现在大概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月圆。
02.关于衰老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每个人都会老,苏轼也不例外。然而苏轼的老,更多的是内心的沧桑感。这两首词,第一首填在他三十八岁,第二首填在他四十五岁,勉强算中年。可是在苏轼自己看来,确实是老了。
苏轼在二十岁之前真的是太顺了,这当然也因为他真的优秀,之后的岁月,上天对他便不那么优待了。二十三岁开始宦游,二十五岁丧妻,三十岁出头儿便在朝中受尽当权派的打压自请出京。之后又摊上了一场影响他一生的官司——乌台诗案。蒙冤、入狱、贬谪,流放,把这些都压到一个人的头上,谁都会“朝如青丝暮成雪”。
可是他并不服老。“鬓微霜”是我承认我老了,“又何妨”是可那又怎样!相比于这一句,欢《浣溪沙》说得更委婉,更巧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庙门前有一条小溪。正常来说,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这条小溪因为特殊的地势而向西流淌。苏轼一下子找到了宽慰自己人到中年的法宝。都说人的年华跟流水一样,“何时复西归”。可是你看这条小溪不正向西流淌吗?
这句鸡汤写在现在大概就是:忘记年龄的存在,你就能永远年轻。
03.关于低谷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写这一篇游记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已有四年了。在黄州,除了生活的艰辛,还有蒙冤的委屈。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奸人、小人与佞人还在唱大戏,国家正一点一点走向他不希望看到的境地。
他与同病相怜的挚友漫步在月色皎洁的庭院中,看到月光从竹子和柏树的缝隙里洒下来,宁静至极。又看了看仕途沦落但精神不萎靡的自己与友人,反问道: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柏?月光和竹柏都不稀奇,只是那里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一个“闲人”,有对奸佞的鄙视,有对世俗的轻视,有对黑暗的蔑视。
这句鸡汤写在现在大概是: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04.关于失去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这首词诞生的年份更晚一些,也就是说,苏轼更老了。有时候悲观地想一想,人这一生,并不是不断在得到,而是不断在失去。苏轼失去的东西太多了,这个四月,他又要失去美好的春。
相传这首词填就之后,苏轼让他最心爱的侍妾王朝云来唱。朝云唱到一半忽然停了下来,苏轼问她何故,朝云说:“伤春之句,妾不能唱矣。”苏轼大笑,“花褪残红”乃死亡,“青杏小”却又为新生;“柳棉吹又少”乃失去,“何处无芳草”却又为得到,有何唱不得?
这句鸡汤写在现在大概是:上天给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
一次我跟朋友去吃饭,她好养生,喜素,而我无肉不欢。面对一桌子清汤寡水,我接连长吁短叹,她一脸智慧地说:“平平淡淡的,才是人生最大的欢愉!”呵呵,菜虽清淡,可她这碗鸡汤太腻,我更吃不下了。
忽一转念,这不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吗?这碗鸡汤,我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