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如美棠》
耄耋之年开始学习画画,只为记录妻子和自己的一生。平如说:
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故事的开篇从平如的八岁开始讲述,那是他最早的记忆了。最初的记忆是“发蒙”。
发蒙那天,凌晨三点左右,佣人就来喊我起床。梳洗好到了厅堂,见那里早已经布置好,正面供奉着孔子画像,父亲母亲和发蒙先生端立在前。
。。。
他捉着我的手在书桌前描红,写的是“上大人孔夫子化三千七十士······” 我的手被先生攥得很痛,却在这场面下不敢出声。
端正地写字,仪式感的浓重在个人的心里或许播下了为学和为人的种子,在某些时候能够让人与逆境中端得住。
1940年,高二的平如报名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一同前去的4人,最后一人体检不合格,一人家中阻拦,另一人在去的路上遇到车祸,吓得不敢再当兵。平如只身一人去当兵。
我们搭火车到达湖南株洲那天,正逢夜雨滂沱。我睡在一节装满大木头的车皮上,用一块黄色的油布遮盖着毯子,因为心里觉得新奇有趣,睡得十分香甜。
然后是紧张的6个月军事训练。想进炮科而数学不好的平如,硬是靠着好的背功把所有的知识点背下来然后通过了考试。上了战场了平如,经历了口渴难耐而喝稻田水,在山头受困,九死一生,追日军时经过臭气熏天的村庄,战场5年,终于迎来了胜利。平如,见到了20岁左右的美棠。
“父母之命”而见面的平如和美棠,竟也是一见倾心,自此牵绊一生。
平如和美棠都是既有趣而又通达。
整本书看下来,记录最多的是两人共同吃过的“小食”。
江西老家的碱水粽子和月饼:
碱水粽是用稻草烧成灰,拿来置糯米内,打紧煮烂后,个个模样粗壮,颜色淡黄,以红糖蘸食,妙不可言。
南昌的月饼薄而稍扁,一般都有饭碗口那么大,更大的也有。
过年的小炒:
将笋切成细丝,豆腐皮一类素菜也一并切成细丝同炒
南城米粉,战友妻子做的小菜和面条,路灯下小贩卖的梨,徐州的油条,南京的板鸭,美棠第一次做的夹了肉皮的肉丸子,二舅公家的大碗菜,木制餐厅“樟树餐厅”的蒜苗炒肉丝和鸡蓉汤,柳州的“鱼粥”,战友妻子的韭菜盒子,安顺窄街的一家贵州米粉,安顺街上的烤玉米棒子。。。1953年之前的回忆里,混合了各种美食,每每读到这些,就直流口水,其实这些也并没有特别独特,其珍贵在这些美食是和美棠一起生活的记忆,每一种美食都是平如和美棠的共同经历。
50年代开始,长达20多年的分割两地,平如写的很少了。转眼来到2000年,美棠因为年轻时过度劳累而伤害了腰,后来也患上糖尿病,后期每天都要做腹膜透析。平如就在家里两人的卫生间里安装了一整套的透析设备,一做就是四年。
我完成这道工序的时间是四至五秒,四年多的操作中从未出过意外。
繁琐而细致的腹膜透析,平如一直耐心完成,美棠逐渐糊涂而无理的要求,平如也都甘之如饴地一一照办,可当他意识到美棠可能永远都不能恢复正常思维之后,
想到这里,我不由觉得绝望至极,一面打电话把儿女们都叫回来,一面禁不住坐在地上痛苦。
当意识开始有一点恢复,美棠就嘱咐女儿:
你要好好照顾你爸爸啊!
2008年3月19日,美棠走了,神情安详。平如拿起画笔,记录两人携手走过的60多年。
最后的最后,附录了1973-1978年美棠写给平如的一些信。美棠说的最多的就是“再叙,祝好”。
2017年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推文介绍平如和美棠的故事。执手白头的爱情,柔和的让我迷恋。一直想要读而又一直等待“免费资源”,上周在京东上买来,到这周,读书3小时,看到后半程一直润湿眼角。因为政治问题,平如美棠的20年,想来是特别艰难的,回首时,平如记录了两人在动荡中的坚守和扶持。爱情,是心里一直一直惦念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