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灰暗都留给过往,从遇见你们开始,凛冬散尽,星河长明。
如有图片侵权,请立即联系我,我会删除对应图片,谢谢。
时光飞逝,当年青涩的小朋友也穿上了校服,踏入了中学的大门。发小们要么远走高飞赴外地继续学业,要么则是与我不在同一所学校。逐渐地,联系慢慢变得少了起来,只有在每年寒暑假的时候才能重新聚在一块,相互嘘寒问暖叙叙旧。
在我们不断长大的同时,互联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宽带飞入平常百姓家,电脑配置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网页的逐渐流行让在几年前看起来那么遥不可及的种种幻想都变为了可能。同时,“电子竞技”这个概念也开始逐渐由国外传入国内。受限于某些原因,在国外大火的游戏机文化,索尼的PlayStation,微软的Xbox还有任天堂等等的诸多主机这个时候还只有一个基本雏形。
而正版游戏的概念,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玩家心中,只是一个简单的“下载”按钮而已。
From Stranger to Close Friends
初见,认识的同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因为生性害羞,在刚进校的那几天,基本状态就是上课→下课→放学,感觉和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找不到共同语言。由于我所在的初中有自己的附属小学,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由小学同学直升为初中同学。人都是需要依赖群体而活的,而有一个熟悉的交流团体与陌生的环境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奢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甚至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独。
直到我为了缓解这一现状,试图把无处抒发的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那一天。
在小升初的那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到了《Call of Duty》使命召唤(下称COD)系列,领先于业界的画面,大片般的剧情以及出色的多人对战模式被誉为是FPS游戏的革新之作。在经历了CS系列的洗礼之后,市场急需一款拥有优质内容的新型FPS游戏来造成新的冲击。说来惭愧,我第一部COD并不是正版,而是在我舅舅家电脑上玩到的COD2。战火纷飞的场景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建模以及按鼠标右键开启机械瞄准的新鲜感让我瞬间对这款“年货”有了好感。
正如上文所说,在那个年代,购买正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即使是宽带入户,不足1M/s的下载速度也让游玩大型游戏的门槛进一步提高。而安装简便,购买渠道广的盗版游戏光盘自然成为了广大国内游戏玩家的香饽饽。打击盗版的风暴似乎还没能流传到我们这个四线小城市来,于是每周周末我都央求父亲带我前往电脑城,为的就是在成堆的游戏光盘中找出自己一眼看中的那一款游戏。由于COD3并没有登陆PC,而一代和二代又都是二战题材,当我看见COD4封面的那位身披现代装备的士兵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感觉:这才是我想要的《使命召唤》。
在历经好几个周末成功通关之后,钱队、肥皂、盖兹等人的形象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我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不算太好的故事结局,但我不是游戏制作人,不能改变这个故事的终场。于是,我拿起了笔,想要把这个故事写成我想要的那个版本。不敢说文笔有多么出色,但是看着游戏中的人物有了不同的剧情走向,就感觉你成为了主笔人,掌握着这几个故事主人公的命运。
某天课间,无处可去的我正在聚精会神地对一段文字作最后的刻画。
当我意识到旁边有人时,第一意识是把本子赶紧收起来,“害羞”是人类的天性与本能,本想着我这蹩脚的创作水平就拿给自己嗨一嗨就行了,还拿给别人看,简直有种班门弄斧的感觉。
“诶诶,别收啊,写的挺好的..”旁边默不作声的两人终于开口了,暗中观察了那么久,怕是把我一整章都看完了吧?
“写的挺好的?”我问道,因为我不敢想象我这连人物介绍都没有的作品居然能有人看得懂。
“是啊,你这写的是使命召唤4吧?我们也玩过。”
我们也玩过?
友情的种子,从这时开始落入土中,生根发芽。
都说游戏玩家间的感情是最容易培养的,那个时候疯狂的我们,上课传纸条,下课走廊讨论剧情,为了中午午休的短短一小时能交流一下游戏心得,不惜放弃午饭时间,下课直奔学校旁的电玩店。电玩店里大部分机台都是PS2,而拥有使命召唤系列的Xbox 360(这里要赞一下动视,如果我没记错,COD一直在360上出到11代才彻底结束,延续了整整7代)自然成为了广大玩家的抢手货,虽然只有两台而且价格高达5元/小时,如果你去的比较晚,不好意思,等着排队看其他人玩吧。总是熟悉的三人组,一进店就大声喊着老板,要一张COD的光盘,多人模式,分屏对战,也能不亦乐乎的玩一中午。
与此同时,曾与我在半条命中并肩作战的一位朋友,SR找到了我,邀请我加入他们的COD4战队——NoReason TDM Squad,最初的竞技模式渐渐形成,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上TeamSpeak,挂进语音频道,等有队约战了就进服打上几把,好不痛快。由于还未彻底进入变声期,总有之前没见过的战队成员以为我是一妹子(?)。
借着COD的东风,我有幸在初中时就接触到了全球最大的游戏平台——Steam。当时的Steam还没有如今如此完善的本地化,中英夹杂的界面、高昂的售价以及付款方式的缺失让我只能作为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平台,眼巴巴的看着一款又一款新游戏的上架,我却无法触及,心中五味杂陈。
但是,我们虽然没有信用卡,但是我们有万能的X宝呀!随着网购的渐渐兴起,国外的正版游戏光盘开始逐步流入国内,我直到现在还记得我在网上买的第一款正版盒装游戏光盘——《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时间是2010年3月17日,价格是380元。半年之后,我又送了朋友一份作为生日礼物,双排征战沙场的美好回忆,至今仍历历在目。
可惜,在初二那个圣诞节结束之后,我转校了,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朋友圈,渐渐也失去了联系。
之后直到高中毕业是一段不太愿回忆的往事,请允许我暂时跳过这一块时间区间。
至于Part.1里提到的魔兽世界,启蒙老师其实是我的母亲。不细说了,我妈在打副本的时候同时还要去做饭,便把我叫去,教了我施放技能的基本顺序,就去厨房叮叮咚咚了...现在想想一个团队的一名牧师突然开始摸鱼,没有团灭真是比较幸运。
后来还包我点卡,让我练了一个暗夜精灵猎人出来...老妈,我才初一啊!
大学里也重新下回了WoW,玩的也是牧师,作为部落,曾经靠着鸟点和人工飞行,80级就来到暴风城,跑尸进地铁,希望能追寻并感受到她那段时光的感触。这些都是后话了。
Graduated,CS:GO
都说高中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但我实在是不太想再提,发生了太多事情让我感到绝望与失望(个人事务,无他)。毕业已经三年有余,但一直还在联系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我的老师,人都很好,是真的能让我在毕业后都还可以给大学同学细细道来的那种,我为拥有这群可爱的老师而感到骄傲。高考成绩不算太差也不算太好,但是凭借着多年攻克英文游戏的功底,英语爆发小宇宙拿了个148,最终还是上了个一本。
许多国产FPS网游纷纷在这几年里浮出水面,但是都因为Pay-to-Win,运营不善等这样那样的原因人气一直不佳。到我毕业之后,能叫得出名号的只有区区几款游戏。但是,好事是Steam开始逐渐重视起了中国这片庞大的市场,开始推出接地气的支付方式,同时以较低的游戏价格笼络了一大批具有正版意识的用户。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游戏,正在一步步的拉近与中国玩家的距离。
骨子里燃烧着FPS类游戏之魂的我,总不能一直停留在COD系列上,而且COD逐年拔高的售价以及一年一部的发售频率让我这名学生党有时也感到无力支撑。但是在试玩过许多国产或者国内运营商代理的FPS游戏之后,我都没能坚持下去。
这TM根本就不是主张公平竞技的FPS啊!这只是套了个FPS壳的氪金游戏啊!
你见过哪个FPS对抗游戏里还有一大堆穿着暴露的女性角色?然后手里拿的武器还能变形或者发五颜六色的光?敢情我不是在打仗,我是在玩选美游戏吧?
就在我为此苦恼而浏览着Steam商店之时,一款标榜着“CS正统续作“的游戏映入了我的眼帘。
"...CS:GO?"
15刀,作为一款在线多人游戏来说不算很贵,但是在被国产网游洗礼之后我急需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技游戏来点燃我那已经失去希望之火的幼小心灵。
再确认一下,开发商Valve,嗯,确实是自家的续作没错;硬件配置要求,符合;用户评价,特别好评。购买!
游戏带来的快乐,并不取决于你玩什么游戏,玩的有多么出色,而是取决于你和谁一起玩。
和之前一起玩COD的旧友还时有联系,与他们简单交流过后,玩家们的想法总是能轻易地达成一致:买!在那个燥热难耐的夏天,大家顶着超高的延迟与非常低的帧数,二话不说便杀入了这片充满硝烟的战场当中。几乎所有经典地图都得到了重制,从社区最热门的Dust 2 沙漠2到充满欢声笑语的Assault 仓库突击,无一例外的取得了对应的CS:GO版本。
新起源引擎的加入也让这款游戏的画质和游戏性比起CS:S有了十足的进步,窗户的碎片效果、场景布置、布娃娃效果以及枪口绽放的火光,全面调整过的竞技系统、不失娱乐性的军备竞赛模式,各处进步都在向你传达一个信息——
这,才是真正的在线多人竞技FPS!
很快,在熟悉了手感与地图之后,大家其他游戏也不玩了,每次上线先瞅瞅好友列表,如果看到有一个人在游戏中,邀请加入房间→竞技模式,开始菜鸡的排位之旅。记得很清楚,当时自己是定了个黄金3,而一同游玩的朋友比我更快的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排位分段——白银4。
当时对段位这回事还没有什么概念,也就只知道基本的报点和压枪而已,更是不知道,早在2013年这款游戏刚刚推出的时候,国外如火如荼的电子竞技项目早已覆盖了CS:GO,众多豪门战队纷纷宣布成立分部踏入这片领域,进行高强度的5v5对抗。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国内一位主播在激情解说着比赛之后,我才意识到,电子竞技原来是如此抓人眼球,残局翻盘能让人热血澎湃、压枪连杀能使人眼前一亮、选手一路走向奖杯的模样更是帅到不能自已(醒醒,那不是你)。
都说“孤狼玩家其实也渴望有人陪”,跟着我的朋友进了个死宅游戏群,里面大都是玩CS:GO的,而且段位差距也不大,经常一群人开个房间打5v5,去晚了还找不到空位只能做OB位等待队员轮换。在欢声笑语中,慢慢的就走过了大学最难熬的“大一上学期”。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