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听潮
九十年代,那时候我虽然才几岁,但幸运的是赶上了大陆武侠的一波浪潮,得见“刀与星辰”。
那时候,街头斗殴是常见的事,两方虽然都邀了一帮人但最后都是群主在单挑,小混混在旁观战,双方居然都很讲规矩。
那时候,文化气氛很浓。家长们除了喜欢给孩子到新华书店买书外,还会顺带在杂货摊给自己捎回几本书。百口之村几乎有二三十户人的家中,桌子上都摆了一堆的武侠小说,大人们茶余饭后往那里一坐,居然能看上小半天,还吧啧吧啧地给孩子讲述。
那时候,电视机的普及率还没有那么高,有电视机的人家傍晚把电视机往门口一放,大伙儿一人端着一个板凳拿着一个蒲扇往那里一坐,看着屏幕里面的侠骨柔情和刀光剑影,无不热血沸腾,似乎才知道原来古往今来曾有过这样一方精彩纷呈世界(虽然现实从未有过)
那时候,小伙伴的世界除了武侠还是武侠。我也曾拿竹子当剑,把窗帘扯下当披风,往前飞奔学练轻功。和小伙伴比武过招,闹翻了和好,和好了继续打。还曾因没有马,退而求其次骑在狗身上“架”……“架”地喊,幻想未来成为一代大侠。
几年后,我由童年跨越到了少年,头顶的天空不再那么蓝了,街头斗殴的血腥味渐渐浓了起来,很多家庭都装上了彩色电视大家不再围坐谈侠了,家里面桌上摆着的那一堆书不知怎么都丢的剩不下几本或者一本都不剩。
情景虽然如此,但武侠之风却没有那么快地衰落。就拿我们那个小镇而言,就一排街,几十户商家,其中居然还夹杂着一家书店。书店虽小,但却是一个浩瀚的武侠世界,金庸、古龙、黄易、温瑞安、诸葛青云、独孤美……系列虽然不全,但各大家居然能相聚一堂。来的人也络绎不绝,学生们都喜欢常常去那里光顾,所以虽然是租书,小店倒还活得下去。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今古传奇》已风靡大江南北,也不知道九阳村鼎盛一时,各路英雄蜂拥而至风云际会笔耕为战。幸运的却是,我和童年的玩伴,因武侠仿佛重新认识对方一样,情谊日渐增长,也因武侠都爱上了文学,邀约一同努力踏上武侠文学的征途。
因为挚爱,所以有过躲在被子里打电筒看武侠书的经历;因为挚爱有过上课干脆不听完全都拿来创作的经历;也因为挚爱,结识各色人等,有过入小江湖打架斗殴的经历。如今回思,有些却也传奇。
渐渐地,青春萌动的年代到来,我与友人的笔力都涨了些,写的东西也杂了些。小镇上的小书屋终于扛不住变成了包子油条店,我也只得去县城勒紧裤腰带才能带回来几本书,其中有《今古传奇·武侠》杂志,但买了好几期却发现来来回回还是沧月、小椴几个老面孔,也就不怎么买了。不经意间还听说了曾红极一时的九阳已经关站了。
再往后,考试……逃学……上大学……找工作……倏忽之间,时间窗口被打开,风从四门八方灌进来,我踏进十方红尘,见到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人事。可笑的、可怜的、可悲的、可叹的,不一而足。武侠,不仅于我而言好像于整个世界而言,既熟悉又有点陌生,时时都在,但也无比遥远。人们都在感叹,武侠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的人说是武侠创作者水平不能继往开来不好看,有的人说是现代娱乐多了让人心乱了,有人说是现代人可以看的东西多有更好的选择,有的人说是因为现代武侠作家纷纷转型不纯粹人们不愿看了,有的人说是武侠也盛行了半个多世纪盛极必衰,也有的人说可能原因很简单就是创作者和观赏者都青春不再没有当年那样热血澎湃了。究竟武侠为何衰落如斯,它的前路又如何呢?在不曾正确的年代,乘上最后一班班车的我,目前还是弄不明白的。
后来一件事,却触动了我。也就是一个平平静静的日子,在家看电视,弟弟百无聊赖的不停切换频道,却没有一个想看的,我和弟弟说还是武侠好看。恰好奶奶在旁,弟弟不知怎的鬼使神差的问奶奶:“奶奶,还记得‘过儿’那个电视吗?”,奶奶平静安详地答道:“记得,那个好玩,现在的都不好玩,我不朝看。”事虽极小,然而于我而言却极其不可思议,一个乡村没念过书的老奶奶,在看过《神雕侠侣》的将近二十年后,居然还记得“姑姑”和“过儿”,不能不让人感动,由此也可以得知有些美好的东西,还是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入世越深,就越发现世上无奈之事实在太多太多,从来都不会按照自己设想的规程运转前行。意难平难免会有,但经历一番苦痛挣扎之后,最后也都往往会趋于平静,宽和一些去看待这个世界。然而,庆幸的是世间还有梦想这一回事,在无数要紧的关头给予你一种力量,让你不容易随波逐流,前进的时候不忘初心,颓废的时候又不至于沉沦不起。
武侠梦,就是其中的一种。
那个江湖,有雄心壮志,有书生意气,有软玉温香,有刀光剑影,有放浪情怀,有清欢心性,有大化寂寥,有人间温情……虽然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逐渐边缘化近乎异端,但是真正的爱好者们每每谈及,还是会收获久违的感动,内心久难平静。
那么,就让我们来叙叙旧吧。
正如古龙所言:“夜深人静的时候,谁来跟我干杯?有一人幽幽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