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年,老师们已经不怎么管我们这些艺术生了,我们每天的日子过得其实是非常惬意的。
早晨自然不必去操场跑步,连早自习都不上。八点多到校,好像会去音乐教室练练声,唱一会儿就感到肚子饿了,大家懒懒散散走出校门去找东西吃。
校门口有一家山西刀削面馆,说是面馆,其实只是用几根柃条做支柱,几张牛毛毡铺在顶上,周围用几张油布围起来的一个可以挡风遮雨的大窝棚而已。
一对山西夫妇在窝棚里经营着刀削面生意,丈夫削面,妻子捞面,调汤,做出的面味道好极了。
白而又薄的面条,从长条状的一块面团上被削下来,跳到沸腾的锅里,翻滚几次,等面条飘上来时,再投入几根青菜,马上用大罩滤捞起来,盛在碗里,浇上汤汁,最后一定要用勺子挖一勺用精瘦肉炒成的臊子,倒在碗中间,堆成一个小堆,面是白色的,汤是淡黄色的,肉臊子是酱油色的。
因为这一堆深色的肉臊子的存在,整碗面就突然变得香味诱人了。用筷子将面挑起来,搅拌均匀,面的颜色也变得深一些了,肉臊子分散在整个碗里,数量显得那么少,必须要精打细算,吃几口面,夹带一小块肉,才能让口中一直保持着有肉味的感觉,还能给后面的面留下足够的肉。碗底有肉,不管怎样规划,碗底里一定会有至少一小块肉可吃,因为面已经吃完了,碗里的汤也是味道最浓的时候,将最后的部分到进嘴里,徐徐咽下浓郁的汤汁,让那一小块儿肉就留在嘴里,一直咀嚼着,许久才咽下去,运气好的话,还可以从牙齿的缝隙中舔出一点儿肉丝来,稍微打打牙祭。
刀削面经常是我们的早餐,走出窝棚,没人会去擦嘴,那时根本没有什么纸巾餐巾纸,高三的男生,身上一定不会有手帕这种东西的,何况,用袖子擦嘴从小就被家长禁止了。
我们就顶着油光光的嘴,懒散着回到学校。九点多往往是班主任的课,其他的课可以不去,班主任的课还是不敢逃的。有一句对话记忆犹新,
班主任问:“你们怎么才来啊?”
我们中有胆大的就回答:“我们去练声了。”
班主任:“练声怎么把嘴练得油乎乎的啊?”
我们就低下头来,没人啃声了。
更有趣的是,有一次班主任问:“你们干什么去了?怎么现在才来啊?”
答:“我们去厕所了。”
班主任:“上厕所怎么嘴都油乎乎得啊?”
全班哄堂大笑,我们的下巴都快抵上腔子了,肩膀一抽一抽得,也笑得站立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