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老街
文:雨辩
在陕西宝鸡市,有一条新近落成的“西府老街”,成了广大游客体验陕西传统民俗文化和品尝地方特色小吃的好去处。西府老街是集西府“街市”建筑之荟萃而建的一座历史文化街区,以建筑美、饮食美、民俗美构成了西府老街景区的文化底蕴,彰显了宝鸡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情。
老街位于宝鸡市区北坡胜利塬(古称羽山)西府天地民俗观光景区内,距离市区主城区、经二路核心商业圈及火车站3公里左右;周边有著名的金台观、大唐秦王陵、金顶寺、北首领遗址等景点。一座“三间四柱十五彩拱”的门楼,纯手工艺制作,雕刻精良、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来到西府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被称为“史上最昂贵”的门楼。仰望之下,的确是气派而不乏精美绝伦之感。
西府老街由“老街区”和“会馆区”两部分构成,老街区以宝鸡地区璀璨的饮食文化为主线,会馆区以党崇雅府邸和马勺脸谱博物馆为主,形成历史和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再结合西府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以文化为魂、建筑为形、体验为核,还原古陈仓历史人文和市井生活习俗场景,将那些深藏我们记忆深处的“西府之美”一一呈现。
从门楼穿过,游客可以从左右两条街分流而行。在西府老街的中心区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休闲广场,并建有一座戏楼;这是按1:1的比例复建韩城城隍庙戏楼而建的。戏楼侧面有8副木雕,均以西府文化为主,包括有张载讲学、商鞅变法、周公制禮乐、文王访贤、神农尝百草、暗度陈仓、秦晋之好、燕及望鲁。在这里,可以品茶、看戏、听秦腔,找寻到那久远而熟悉的西府韵味。
约九米高的老街牌楼尤为醒目。这是四柱三门十三彩斗拱的木质门楼,漆红色的门柱巍然而立,斗拱层叠,整个牌楼以龙纹为主要内容,牌楼正中间二龙戏珠、草龙穿梭于祥云之间,栩栩如生,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遗迹。前中国书协副主席钟明善所书“西府老街”四字却让人们对牌楼充满了亲近感。
如果牌楼不是真正的古建,而穿过牌楼后,所能看到一幢灰木色建筑,却是真正的文物级老宅。 老宅本是袁家老宅,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距今200多年历史,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西府地区典型的民居建筑代表。
资料显示,袁氏家族是书香门第,老宅故主曾在杭州做知府。目前西府老街移建的只是老宅的“明堂主厅”,建筑形式上属抬梁式“硬山顶”。前廊、斗拱、门楣、门窗皆精雕细琢、古韵十足。墙头上有砖雕“状元回乡”、“武将出巡”,门楣上刻有家训“俭惟德”、“勤有功”,绦环板更有浮雕“琴棋书画”,更加显示了老宅主人出身书香门第。同时,此宅窗雕精致,环环相扣,有着现代的手工艺人无法复原这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最独具特色的是,屋内两个桴上卧一对似羊似鹿的瑞兽,名曰“獬豸”,神采奕奕、巧夺天工。传说此瑞兽为龙生九子之一,是公平正义的象征,也显示老宅主人家风严谨,更是代表了西府人的性格特点:正直为人、求真务实。
西府老街以三条街为主,左边的文昌街以文创类产品为主,中间的丰膳街是小吃街,而右边的羽阳街是老作坊街,三条街都以西府特色老建筑为形,民俗为辅,整体上为市民还原记忆中的西府古老的建筑之美。
建筑是形,留住了这座城市的“根”和“魂”。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里的木雕非常精致,木樑上有荷花造型的云蹲,屋顶铺有望砖、方椽,每个连廊的樑上雕有象鼻和牡丹绕枝图,寓意吉祥富贵,出入平安。
同样,在老街正中心立着一座小巧的古戏楼。戏楼原型是扶风县城隍庙前的老戏楼,上面斗拱及斗拱上的瑞兽、垂花等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向世人传递吉祥纳福之意。
不但有木雕,老街建筑还有石雕、砖雕。戏楼正面分别雕刻有松鹤延年、松鹿同春图两块石雕,四周还有梅兰竹菊图、古四大行业渔樵耕读等石雕,都出自山西省石雕省级非遗传承人家玉顺大师雕刻 ,而戏楼背墙上还有宝鸡明清时期地图的大幅砖雕,也是甘肃省临夏砖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沈占伟的作
矗立于羽阳山上的西府老街,建筑风格古典,美食品类众多,汇聚了西府境内的各地招牌字号美食,包括很多人记忆中的“西府味道”。“舌尖上的遗产”——麟游血条面、传承手工制作的擀面皮、考验擀面功底和臊子味道的臊子面、名气颇大的大刀铡面、落地成花的扶风落地花、一家三代传承的樊家油糕……绕着老街走一圈,更真切体会了“垂涎三尺”的含义。
西府老街用历史的“建筑美”构筑了新的传统文化高地。这里不但聚集着剪纸、木版年画、泥塑、社火脸谱、拴马石桩等同为历史传承的手工艺品,还有从三区九县西府,是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泛称,常指宝鸡以及周边的部分地区。该地区是秦腔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小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岐山臊子面、豆花泡馍、岐山擀面皮、麟游血条面等著名小吃,不仅美味,而且历史渊源极深。
在老作坊区,手工擀面皮、柳林老酒坊、固关石板豆腐、麟游血条面、腐竹坊等,无不展现着西府最为古朴的制作工艺。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特点以面条薄、筋、光;汤味煎、稀、汪;味道是酸、辣、香而成为农家逢年过节待客宴请的必备面食。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稀、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汤多面少,但油一定要汪。一碗臊子面里,底菜、漂菜和肉臊子一样也不能少。
在西府,好的臊子面一定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每一个“嫂子”都有一手擀面的绝活,来看看这位在西府老街开岐山面馆的嫂子,案虽然小,但擀的面却依然不逊色,要把面摊开,绝对是比案还要大。走进老街,我们先后品尝了洋芋糍粑、樊记油糕、蜂蜜粽子、藕粉皮、核桃笏板、手工擀面皮、凉粉、西府合盘、凉拌灰灰菜、岐山臊子面、菠菜面、麟游血条面,光听菜名。就会让你舌尖跌宕起伏、味蕾大开。在关中,除了居中的西安,人们常常把宝鸡凤翔一带称之为西府,又曰凤翔府,而把渭南大荔一带称之为东府,又叫同州府,东府与西府虽同属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但两地民俗、语言和饮食习惯多有差异,构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正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于是,便有了西府、东府之说。
沿街店铺还有搅团、凉粉、粉汤酥肉、豆花、西秦大刀铡面臊子面、腊驴肉、酱牛肉、麻花、油糕等等,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三尺。特别是辣子一道菜的红润,给宝鸡味道画龙点睛。西府老街游客人流攒动,走走停停,不断驻步品尝各种小吃,传承老手艺,地道好美食,让游客吃在老街,流连忘返。西府老街,大部分美食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忒色”味道。从唐太宗当年食用的“血条面”,到满汉全席中的美味猪蹄,从八十岁老奶奶亲手擀的臊子面,到从小就喝的一碗豆花,从一块老点心,到一杯茯茶,从漂洋过海到来的咖啡、披萨,到年年酿制的柳林酒……迈进十三彩斗拱建制的牌坊门楼,一场盛大的美食味蕾盛宴随即开始。
西府很老。无论是古老的或者传统的,存在着就藴含了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择一个假日,独自或与家人亲朋一道,寻老街味觉记忆,细品西府历史民俗,享慢生活之惬意,感知西府老街之美
文:杨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