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促使我想要写简书?
1)自我成长的需求:
进入职场第8年,该听的概念、理念、名词,大都耳熟。
有时候骄傲起来,真要说有什么是我完全一无所知的,恐怕真不多了。
然而这种熟悉并不真切,从知道-了解-应用-评估-创新的学习阶梯来说,“知道”的存在层面实在没有太大价值。
我开始清晰的了解到——我需要沉淀、需要打深打透,把那些“别人家的概念”内化为“我自己的思考”。
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录你的思考,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和沉淀。
2)榜样的力量;
在阅读完《易仁永澄拆解:目标达成导师10分钟赚100万,凭什么?》之后,我翻阅了永澄老师在12年的时候写的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坦白说,那时候的笔记质量和今天看到的博文质量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也正是那份粗糙和原味,让我看见了时光沉淀的力量。慢慢来、持续长,时光从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记录自己的思考,你想要的那个未来,就从这一刻的积累开始。
写简书会给我带来好处?
1)记录自己的思考,让整个思考的链路从背景、假设、逻辑、结论逐一呈现,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逻辑表达力,另一方面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力;
2)通过不断的对碎片的思考,不断整合为系统,最终构建出更系统的视角与思维;
3)记录自己的时光,有一天当我回头看看,就会明白,噢,原来当年的我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又有一天,我给以给我的宝宝看,原来妈妈当年是这么努力才能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4)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思考的沉淀,最直观的告诉大家我在做什么在思考什么;
5)链接到高质量的人群。以高质量的思考为依托,才有机会与高质量的人群发生高质量的对话。所谓同频、所谓跨界,无不是以高质量的对话为基础的。
我要写什么样主题的简书?
2017年聚焦的5大主题:
教练、引导、零售、思考、自我成长
努力以写给非专业的读者看的标准自我要求,用大白话把道理说明白,也是我需要提升的能力。
我的节奏要怎么安排?
给自己在2017年的目标是沉淀100万字的基础素材。从基础素材到能够在简书发文形成一篇有质量的博文,中间还有不少的工作要做。发文的速度不强求,初期预计一周一更,以保证质量真正有思考为核心标准。
可能遇到的阻碍有哪些?
1)写得浅薄写错了写得不好怎么办?
当我写出这句担忧的时候,问自己——这句话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呢?
假设我写出的稿子一定要是对的、一定要比别人高见吗?这怎么可能呢?
一方面,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每一个明天都在比昨天进步,怎么会有一个时刻是绝对的满意呢?从永澄老师这些年的成长轨迹中,也能见证到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从内容的维度上看,其实呈现自己背后的思考,就是在做一次小冒险——冒着将自己的无知与可笑公之于众的风险,换回那些真正有见地的评论和回馈。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是要先有自己的主见、哪怕那是偏见,只要是自己的心得,即使浅薄也是滋味。有了自己的主见,在与旁人不同意见的冲突矛盾中,不断求证、不断澄清、不断反思,慢慢融汇到自己。这样便是枝叶扶疏、根深蒂固的学问之道了。
刚好看见贤二机器僧推送的,我师傅说——
不要总是想“我做不到怎么办”,这是负面的思维模式。事情一开始就有了担忧的心、拒绝的心,慢慢就什么也不想做了。多去想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好,不要急于出成果、不要附加太多想法,一点点学,踏踏实实做,凡事都有一个过程。
2)时间不够怎么办?
第一直觉总会觉得时间不够。但某一天,当我开始关注我的时间去哪儿了,才惊觉——自己的时间黑洞如此之大。刷微信的、担忧恐惧焦虑无所事事的…… 天知道那大量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
- 我要相信,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时间永远会够;
- 当处于各种不确定的情绪中时,马上行动!即使每次只有10分钟,也要行动!
- 记录思考的本质是计划是反思,是更高效地提升执行的效率;
- 不知道要写什么时也就去写,当你的思考肌肉与打字肌肉一样形成习惯时,这就成了一件不需要付出意志力坚持的事。
3)没有动力了怎么办?
我只需要问自己,我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做?
- 写了稿子发到社群中,阅读数、关注数、伙伴的点评点赞,都是激励
- 看看其他在不断坚持不断精进的伙伴,动力自然就来了
- 找个教练,找到自己深层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