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信手翻《答案之书》,那一页写着“等待”。
手比心快,翻开之前我心中尚未形成什么问题。所以我在得到答案之后,才开始想,等待什么呢?什么需要被等待?这个回答是在对应我心中的哪个问题呢?
带着这个疑惑,我从咖啡馆回到家中,收拾明天去北京的行囊,收拾这次休假了包裹,和休息了半个月的心情。
其间我一直在想,等待意味着需要时间,什么东西会需要时间。在我冥思苦想不得其因时,脑袋里突然灵光乍现,想起前阵子看到的一句话“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是的,等待这个答案回答的问题是我心中困扰已久的“我该如何成长,变得更好”。我提问的心情也许太迫切,所以,宇宙从某个地方发射来了答案,用怪怪的方式。
好比一颗种子,种下之后,除了悉心照料,阳光雨露滋润,再之外,成长成一颗小苗,小树,抽一片嫩叶,开一朵小花,然后越来越强壮,越来越高大,需要的是时光的涵养,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不是吗!
等待!看到这个词的第一瞬间,我的感觉是,为何如此消极,难道想要的东西不应该立马就去争取吗?等待不就等于流失吗?
也许我真的太过于迫切了,希望工作越来越好,钱越赚越多,学习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人际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一切都在追求效率,就连这次身体不舒服休假,虽然人在休息,但说到底大脑和心都没有在休息,一天到晚不是再想接下来工作上的计划,不然就是在忧虑未来的生活,让杞人忧天的思维把自己困死。
连在家都想着每天休息的效率,然后有时候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提出质疑,休息也需要效率吗?每天睡前都会闪念,今天有休息到位吗?像今天我的行程表上就安排了好多事,看电影,咖啡店喝一杯咖啡,收拾行李,写一篇反思日志,仿佛不把行程表填满,一天就白过了一般,写下来就能证明自己没有虚度一天一样,所以一天中安排的休闲活动失去了休闲的意义,玩的时候都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情。
昨天约见几年不见的高中同学也是,几年不见光靠着微信偶尔的互通有无之外,没其他联系,昨天几个人突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有些尴尬,也没太多共同话题,是也正常。但回家后我一直在小小的苦恼,怎么跟设想的见面不一样,见面的效果很差……我的沟通很差劲,同学见到我的现状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小声音一直在我心里徘徊不去,直到睡前我还在反思,然后在第二天的行程表上加上了一项“反思日志之人际沟通”。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我未免过于神经质。包括刚刚跟咖啡馆的老板相见甚欢的场面,事后回顾,我也一直在寻找“不是我的沟通没问题,而是与我聊天是老板卖咖啡后附赠的服务”这个论点成立的蛛丝马迹。
再然后,我惯常的做法是我会越来越相信这个假设,拒绝另外所有的可能。最后我的情绪就抑郁了。
我的理性偶尔会告诉我,在这个消极循环中,你自己是最大的牺牲者,也可能影响周围关心你的人,以你目前的现状,心胸开阔些,视野放高,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一步就能走出死循环。
可惜我的感性经常占上风。
今天吧,就今天,不改天了,好好转念。试着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