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 王宗涛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瞬,我改政从教已近22个年头,踏上三尺讲台以来,“半道出家”又非“科班出生”的我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实时总结反思,怀着一颗炙热之心,一路探寻教育的真谛。尽管也曾取得过丰硕的教学成果,然,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还未真正“入门”,至今还是课堂教学方面的“门外汉”,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上周四,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课前集体说课活动就让我茅塞顿开,感触颇深。
按照我们五年级语文组课前说课顺序,此次由朱艳妮老师说课,说课内容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清贫》。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典型文章。文章政治思想性较强,对于不了解那段革命史的五年级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文本的深刻思想内涵,教法上有一定难度。
首先由朱老师按照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目标设定、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安排、说课前准备、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说板书、说作业设计及概述设计理念、思路特色11个环节规范说课。
接着,组内五位语文教师结合朱老师的说课,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教法、重难点突破、课堂延伸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朱艳妮老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譬如在学习敌人对方志敏搜身一部分时,引导学生从敌人开始在方治敏身上“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形象的动作描写中认清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进一步认识到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而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涂秀娟老师:对手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应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一份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接着从“趣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曹琳老师:文本蕴含的克己奉公,清贫洁白等思想,尤其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家国情怀,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便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应立足儿童立场,适度拓展背景资料,做到既聚焦革命传统主题,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家“清而不贫”的精神品质,又精准定位读写目标,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多元的学习经验。
蒋述飞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譬如在学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句话时,让学生通过“过着朴素的生活”与“经手款项总数百万元”的强烈对比,明白了: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所在。“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
我最后作以补充: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可在作业布置中予以针对性的训练与拓展延伸。如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进行对话、动作描写的写作训练。设疑: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需要将清贫做为自己最大财富的高尚革命气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清贫还需要吗?让学生明白古今如此,将来这一规律也不会改变的。由此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看似再完美的课,细研之下必有不足。然而又有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课前集体说课,汇集多人视角和智慧,立足课堂,集思广益,吸收借鉴,实践创新,课堂可能仍不“完美”,但一定会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