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微博,看到郑琼导演的《出路》,一部记录电影,记录了三位处在不同阶级的少年的不同人生。(具体的内容请百度了解)虽然只是短短预告片,但事实真的让我感慨万千。
那个时候也正是高考以后志愿填报之前,和家里发生了择校冲突。家里父亲作为一位高中教师,职业推荐加上小镇思想,觉着身为女孩子,应该选择安定,不喜奔波,选择师范类的院校就足矣。但是按照常理,这样的结局就是本科回家当老师,和父亲成为同事,然后早早地被催婚然后结婚生子。然而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当父亲威严起来,发起狠话,警告我以后毕业找不到工作不要后悔的时候,我确实怂得头皮一阵发麻,可是真的很不情愿。从小到大也没少被这样威胁,所以也没少被妥协。妥协的后果也只有我自己承担。他们看不见,但就算看见也会再披上一层“为你好”的袈裟。真是我自己走出来的人生,不是说狠话吓出来的。
工作期间被告诉某学霸其实心里非常自卑,个人心里是极其不屑的。自卑的定义是什么?好像一个心灵权健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谈起自己是个自卑的人。我一直不想去否认我有怎样的过去或是怎样的家庭,因为那是我无法改变的东西,与其质疑,徘徊,掩藏,不如就让它坦然地存在。《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在最后时刻的放下成就了身边所有的人。残破的家庭像是一个无底洞,多少金钱在哥哥赌博面前都是杯水车薪。
忙当然要帮,没有个限度,喊苦喊冤也是自己活该。不要指望你能收回多少劳苦功高来抵偿你的付出,善良不可以当饭吃。
在招考的那几天,我深感自己的渺小和视野的狭隘。看到父亲背着公文包步行在上海的某个街道的时候,内心是恐惧的。害怕三,四十年后的自己也是这样,困在小城里,过着自以为还不错的生活。当素面朝天的自己行走在大街上,被过路的人匆匆掠过,尽显自己在这个城市的多余。仅有的一点点自豪与骄傲一扫而空,留下的是彷徨。
在学校理综办公室里,有几位年轻的老师办公。下课吃饭时间,听见一个女老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要一起吃水煮,晚上要去电影院。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很滋润惬意,但终究过早进入了养老的生活。本该去闯的时候选择安逸,与我而言是一种对青春的浪费。这样的生活永远只能满足小众的快乐,偶尔的高消费都是奢侈。我不想在成为女士的时候还无法经济独立到可以买迪奥,资生堂;不想在成为妇人的时候还需要租房;不想为一个家庭变成保姆。因为身为女生所以需要懂得什么时间段该做什么事,因为是一个女生,所以也需要明白投资自己才是最大的财富。
偶遇姑姑,抱着远在深圳工作的哥哥的女儿,远看老成了奶奶的模样。见面问道我有没有大学上。我笑笑,大声告诉当然有。禁锢的思想圈住了一代人,真心觉得可怕。抬头看看天,想象一辈子久处陋巷就连故乡都可以迷路的人们头顶上的天是否与我们的不一样。井底之蛙的天是井口的大小,连形状都是一成不变。与此同时,还有心。
花路很美,心之所向。源于心灵,止于现实。十八岁前段经历有不尽人意也有欢声笑语。走花路不易,不忘初心应始终铭记,坚守自我才不会偏离本心。
201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