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来到一座破寺,师徒四人在庭院赏月。唐僧思乡,悟空以月为喻,为其点明“见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满心欢喜。八戒、沙僧观月,于佛理亦各有所得。
师徒四人继续西行,算来,离开长安城已经四五个年头了,西天还遥遥无期。用行者的话说,早呢,还没出大门呢,还在堂屋里转呢。一日又来到一深山前,遥望一处寺院,前往借宿。
行者问师父,这是什么寺,师父责怪他自己还没停稳就急着发问,行者说门上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唐三藏骂道:“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行者长高身体用手拂去灰尘,显出五个大字:敕建宝林寺。
聪这几句对话看出行者是个急性子,一着急连师父也会抢白。
唐三藏说几个徒弟“你们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担心他们冲撞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决定自己先进去。门里走出一个道人,见三藏相貌稀奇,风姿非俗。上前打招呼,又去禀报僧官,不料鬙官不但不通知方丈,还口出不敬之言。说唐三藏“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三藏遇到一点事通常是流泪自我反省:“可怜啊,不知哪世触上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唐三藏耐着性子前去询问,那个和尚狗眼看人低,一副不耐烦的口气,居然说唐三藏油嘴滑舌,唐三藏如果油嘴滑舌,这世上六没有踏实诚恳的人了吧。
细问之下才知道,那僧官对和尚有成见是有原因的,原来七八年前来了几个和尚,说是住几天,结果鹊巢鸠占,赖着不走,胡作非为。唐三藏无言以对,走出来见徒弟,就差哭出声了。行者哪里能见师父伤心不管不顾,径直提着金箍棒走入大雄宝殿。打破门扇,让腾出打扫一千间屋子。僧官哆哆嗦嗦,说没那么多,行者说,那你搬出去或者找个人来打样棍。老和尚说养军千日,用兵一朝,没人敢应。行者一顿把石狮子打得纷乱麻碎,吓得老和尚只往床下拱。这才说方便,按行者吩咐,打鼓撞钟叫五百个和尚穿戴整齐,齐刷刷跪着迎接唐三藏进来。
行者给师父挽回了面子,把八戒佩服得五体投地,问:师父哭着出来的,你怎么有此獐智,叫他们磕头来接。唐三藏心知肚明:你这呆子,好不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行者仗着自己武艺高强,虽不倚强凌弱,但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后面的情节有些夸张,让人忍俊不禁,师徒四人风餐露宿,一路披荆斩棘,斩妖除魔,何曾有过如此待遇,只见那些和尚牵马的牵马,挑担的挑担,抬着唐僧,驮着八戒,挽着沙僧。浩浩荡荡进了门,又问吃荤的还是吃素的,吃多少,又去打扫房间,铺设床帐,唐僧坐中间像个皇上,五百个和尚灯下两班儿立着伺候,不敢侧离。唐三藏说这就安置了,才敢散去。
唐僧心情好,把几个徒弟叫出来赏月。只见月亮清光皎洁,玉宇深沉。真是一轮高照,大地分明,对月怀旧。吟出一首古风诗。后几句是:处处轩窗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好行者,接了一段深刻的禅悟上去,说月中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说到一到十五为上弦,十五月三阳备足为望,十六日后为下弦。三十日三阴备足后当晦。说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诗曰:前弦之后后弦前,药昧平平气象全。采得归来炉上炼,志心功果即西天。把师父听得解悟明彻,满心欢喜,向他称谢。
沙僧也非等闲,接道:师兄说的是阴阳,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
徒弟们厉害,听得师父茅塞顿开,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八戒不甘示弱,也凑上来扯住师父,说一通:这月啊,缺之不久又团圆,似我生来就不全。……他都伶俐修来福,我自痴愚积下缘。我说你取经还满三涂业,摆尾摇头直上天。笑死个人。唐三藏让他们休息,自己温习经文。那正是:楼头初鼓人烟静,野浦渔舟火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