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篇
1、祁奚举贤
讲述的是晋国大臣祁奚举贤唯才的故事
中军尉祁奚向晋悼公请求退休,晋悼公问他能够替代他的人选。祁奚竟然推举自己的仇人解狐,后来解狐死后,晋悼公又问他推荐人选,他就又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小编语:所谓,祁奚举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乃大贤之人。
2、祁奚请免叔向
讲述的是祁奚说服宣子,搭救叔向的故事
晋悼公时期,权臣范宣子以平定叛乱之名杀了政敌羊舌虎,囚禁了其兄长叔向。
当时,祁奚已尽告老还乡,听说此事后,马上拜见范宣子,说到,叔向精明能干,是国家的股肱之臣,倘若因为其家人的缘故就要杀他,等于自毁基业啊!更何况,若是放了此人,更显范宣子的仁德。
范宣子被说服了,于是和祁奚共乘一辆车,劝说晋悼公赦免了叔向。而且再次期间,祁奚没有见过叔向,叔向也没有向祁奚道谢。
后人评价,说二人都是君子,祁奚为国家社稷去挽救叔向,无所谓个人恩典;而叔向因为自己清者自清,德才兼备而获救,无所谓感恩祁奚。
3、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讲述的是郑国公子子产出使晋国请求见减轻进贡的故事
晋国称霸之后,要求附属的小国向其缴纳丰厚的贡币,各个小国深受苦恼。
这天,郑简公到晋国去,子产托随行的子西带去一封信,将关于减轻岁币的事情说了。
说到,范宣子治理晋国,周边诸侯没有听说晋国的执政者的美德,却听说收取很重的贡礼,自己对此感到困惑。
因为这些诸侯的财富放在晋国宗室,诸侯就会离心;倘若据为己有,晋国内部就会不和,这么做不是明智之举。
古人经常说到,用体谅来发扬德行,就会使自己美名远扬,这样便会天下钦佩,四方归附。宁可让别人以为是晋国养活了郑国这样的小国,也不能让别人说是晋国靠榨取其他小国来过活。
范宣子听后,深感有理,便减轻了诸侯的贡币。
4、晏子不死亡君难
讲述的齐国大臣晏子不为荒唐的君王同生共死的故事
齐庄公和大臣权臣崔武子的妻子私通,崔武子知道后大怒,杀掉了庄公。晏子的手下问晏子对齐庄公一向忠心,会陪着庄公一块死吗?
燕子说道到,国君如果为国家而死,臣子就会为他而死,可是国君如果为了自己的私欲而死,就不值得臣子陪同一起死。
小编语:晏子大才,而且明见万里,远比那些动不动就表明死志的愚忠之辈清醒明智的多。
5、伯州犁问囚
楚国侵袭郑国,郑国战败,楚国人穿封戌捉到了一名俘虏,但是楚康王的弟弟公子围去非要说是自己抓到的俘虏,想趁机揽功。
二人僵持不下,决定请伯州犁评判是非,伯州犁便问俘虏,高举着手介绍说,这一位是王子围,是国君尊贵的弟弟;那一位是穿封戌,只是个方城外的县尹,然后问他到底是被谁俘虏的。
这位俘虏便说是被王子殿下俘虏了。
这则小故事其实暗讽的是伯州犁这种故作公允,实则上下其手,耍弄心计,“上下其手”一词便是出自此处。
6、蔡声子论晋用楚材
讲述的是蔡国太师子朝的儿子蔡声子用论证保全楚国大臣伍参的儿子伍举的故事
蔡声子和伍举私交甚好,当时,由于伍举的岳父获罪逃亡,伍举怕受到牵连,便逃到了郑国,遇到了蔡声子,并告知他自己将要逃亡晋国,正巧,蔡声子也要出使晋国。
归国途中,经过楚国。蔡声子和楚国令尹子木谈论起晋国的事情。子木问他说晋国的卿大夫和楚国的谁更贤明?
蔡声子将晋楚两国都夸奖了一遍,顺便比喻说到,楚国有很多人才,但是却被迫逃到了晋国,为晋国所使用,就像伍举没有犯错却被迫逃亡到晋国,晋国国君广开言论,唯才是举,假如晋国重用这种人,对楚国而言起飞时一大祸患吗?
子木将这番话告诉给了楚王,楚王便公开声称伍举无罪,还增加了其官爵俸禄以安其心。
小编语:此篇辞藻华丽,文采飞扬,简直就是评论人才重要性的古文典范。
7、子产坏晋宾垣
讲述的郑国大臣子产机智地挑战强权的故事
鲁襄公去世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因为鲁国有丧事的原因,晋平公没有接见他们。子产便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除,将自己的车马赶进去。
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为何无端拆毁宾馆墙壁
子产便说道,晋国自己的宫廷方圆数十里,却让诸侯的宾客们住在奴仆般的房子里,车辆连大门都进不去,又不能翻墙而进;而且盗贼公然横行,天灾也不防备。如果露天放置贡品,很容易损坏,所以才大胆毁坏墙壁,将贡品可以放在屋子里。
小编语:其实子产的做法就是要求国家之家应该一视同仁,以礼相待,“宾至如归”源于此处。
8、子产不毁乡校
讲述的是子产广开言路,让平民百姓可以公开议论政治的事件
郑国人民到乡校休闲聚会,彼此议论执政者好坏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建议毁坏乡校,让人民不再议政。
子产认为应该顺应民意,不应该毁坏它。掌权者应该尽力行善来减少民众怨恨,而不是倚仗权势来防止怨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应该把民众的议论当做治理国家的良药。
然明诚心拜服,对其恭敬有加。
小编语:子产明见往里,那时已经想到体察民意,想起当今网络封锁言论,不禁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