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一篇,写了我在2007年股市大牛的时期,顶不住市场的糖衣炮弹的洗礼,毅然决然地拿了攒下来的新年红包钱1000块入市了,本以为可以顺势搞一票。赚点小钱,买一个在淘宝上心仪的“武器”。谁知道,偷鸡不成蚀把米。1000块的本金,拿了将近一年,各种心理折磨之后,在基金反弹到800+的时候,认赔出局了。
你要问我,当时有没有觉悟。答案是,没有。
因为当时,我压根不知道股市是什么,也不知道基金市场是什么,虽然我当时手里买的基金。那也是银行客户经理推荐的。我只知道,那个客户经理说“能赚钱”。其余的,再多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猜想其实当时,应该有一颗种子,已经悄悄地埋在我的心里了吧。
到外地读书之后,在参加学校社团的时候,无意中认识一位学长。他是计算机系的,他虽然大我两届,但是我们聊得很来。可以说那是相当滴投缘。后面在无意中知道他有买股票。于是兴奋不已,还专门到他的寝室去请教。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到他寝室的时候,他拿出电脑,打开了一个软件。出现了各种图线。当时的我吃惊的叫到“X哥,你竟然看得懂这种图呀!太厉害了。”(因为,以前这种图线,基本只是在电视上面的分析师运用的武器,所以当时感觉很吊,很酷炫)他也很谦虚的说“我也是玩玩,只会一点点”。后面,我也当然兴奋不已的向他请教了一番。他也很耐心教了我。从那开始,我才第一次认识了什么K线,一根K线表示什么,以及去哪里可以看到这些图线。那位好学长还把他用的软件COPY了一份给我。哈哈,那就大智慧炒股软件。
02
后面几年的读书时光里。我看了很多关于炒股的书。有多少呢?我自己也没数过,图书馆里面的看过多少本,我就不记得了。但是实实在在买回来看的,应该就有20到30本吧。什么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师、邓普顿都翻了个遍。国内的当时的媒体上活跃的股海人物,我也有专门的去看,去学习。如但斌、林园、段永平、刘健位、李剑、李驰等。这些基金界的风云人物,他们文章我也有专门的去搜索学习。当时09年到12年,那段时间,股市非常的低迷。我一边拿着一些攒下来的生活费和老爸账户里面3万块钱。在股海中,反复的遨游。在如此低迷的市场中,我一个菜鸟,竟然没有把本金玩没了。
嘿嘿,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比较幸运。可能是因为当时最初接触的不论是书籍亦或是视频,基本上都是价值投资派的居多吧。避开了那些频繁短线追涨杀跌的技术赌徒的歪理。(当然,并不是说,技术分析没用。只是对于新手来说,理念正。很重要。)
记得当时CCTV的财经频道,有刘健位老师的讲课。第一次,从他的嘴里听到了“巴菲特的选股策略”。知道了,“要买好公司,并且长期持有。”简单的几个字,让我那几年股市行情清冷无比的市场。没有乱买股票,而是买了一些自认为应该不会“倒闭”的大公司股票,浦发银行、福耀玻璃之类的。在买入这些股票的1年多里面,我没有折腾。告诉自己“长期持有”。虽然,现在看起有点点傻,但是在当时低迷的市场中没有亏钱,我还是蛮高兴的。
03
对于初入股市的前几年里,也就是外地读书的那几年里,自认为看了不少的书。但我当时的理解就是,股票应该长期持有。不需要过多的关注。这种理解的局限,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对金融感兴趣,但仅仅接触的是股市,从初初很兴奋、中途很平淡甚至有些无聊(市场不好,加上一味地认为“长期持有”)、再到后面有些迷茫。
可以说,算是迷迷糊糊地进入了金融的门了吧。虽然有些野路子的感觉(我不是金融专业,但专业和经济沾一点点边——悄悄告诉你,专业是“工程投资与管理”。别笑哦~哈哈哈!)。但是那种单纯的兴趣驱动的探索过程,还是有很多美好回忆的。
金融范围之广,偏门之多。那是出了学校才正在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