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在埋怨当下的中国人没有信仰和节操。当下的社会道德沦丧,笑贫不笑娼,过度崇拜权力和金钱,经济秩序紊乱。不知道这样的批判是否有根据,但我晓得家庭观念占据了传统观念的半壁江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可见在“家”面前,金钱排到了次要位置。
回家不仅仅要面对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七大姨八大姑,表亲,堂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戚。这样里里外外就构成了家族图谱。姓氏的意义不仅在于代号,也在于家族之间的分类。即使不是亲戚,同姓之间也会来句,五百年前是一家,套个近乎。正常子女当跟父姓,如跟母姓,意味着父方名誉上的忍让和牺牲,其本质到涉及到家族的利益,一般不为人所接受。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到了这个阶段,不用家里催,自己就应当有这样的使命感,推动家族的壮大和延续。至于家国天下的抱负,想必一般的平民百姓不会有那个情怀。儿子结婚叫娶媳妇,媳妇从娘家嫁过来与丈夫同住,再生儿育女与父亲同姓,这样就完成了壮大家族的使命。而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重男轻女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有别于西方的是,子女结婚后自力更生不跟父母一起住。家庭是一个一个的,因为他们有国家福利制度的保护,相信独立自由。而中国百姓的生活向来为人所奴役,只能依靠家族力量抱团取暖,家族壮大往往会影响国家利益,统治者夺权之初要对付的也有宗族势力这股力量。
对传统家族观念来说,亲戚邻里之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春节里串亲戚拜年,送礼品塞红包是为了加强联系,巩固感情,藏得很深的目的是将来有事需要帮助时,亲戚能够挺身而出,体现了这个家族的力量。尽管红包和礼包是等价往来,但这个流动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络感情,而不是盈利的算计。
家庭观念如此深入骨髓,以致长辈在建议找对象时,如果你想在异地定居,那么你最好找个当地的媳妇,这里面有亲戚照应的考虑。两口子都生活在外地,那两个人逢年过节都会显得冷清,更别说照应之类的。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太快,出外务工的人凭借现有的收入水平,很难在城市里稳定下来,尤其是在北上广一线城市,一栋房子压下来,不仅仅是紧衣缩食那么简单,影响的是生活方式甚至三观。按室友的说法,在北京买了房子意味着他们家族成功的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尽管身在都市,但依然是传统的家族观念。
在外的难也就凸现了儿时印象中家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回家看看,这就是类似信仰的力量,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亲人,在外面闯荡用金钱买不来的温暖。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时代变迁,家里经济环境不发达,不远游在家啃老,反倒显得没有出息。美好的生活仿佛永远在别处。
在家的日子尽管无趣,但真要离家还是有太多的不舍。家啊!我最后的根据地。还是希望家人都能身体健康,也祝福大家伙开心快乐。
文昌 微信号:changchang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