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pp平台进行活动,他送给了你一张价值一百块的电影票,但是电影播放的当天,天下起了大暴雨,你需要冒着暴雨前去观看。在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去看这场电影吗?
同样有一场电影要上映了,你花一百块购买了一张电影票,播放的当天同样下起了大暴雨,你还会选择去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都会选择不去看电影,而第二种情况则会选择去看电影,因为在情景二中你已经你已经投入了一百块的成本,放弃了就等于是浪费一百块,而在情境一中你完全没有投入过成本,所以你会很理性地选择放弃。
概念分析
但如果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的话,这时候就不应该把已投入成本算在内,因为过去已经不能挽回。其实我们仅仅需要考虑去看这个电影所要花费的成本,如时间、精力等。
其实在我们日常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在你上大学时报了一个专业,但等到你工作了,你发现你并不喜欢这个专业,这时你就会想:我已经在这个专业里投入了三年的时间,还是继续干下去吧,不然就浪费了三年的时间。就这样你工作时间越长就越不想放弃,最后只好在这个行业做到退休。
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被称为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又被称为协和效应。指在1962年的12月29日,英法两国的政府签了一个协议,共同出资研制一架民用超音速飞机,当时市场预测表明虽然超音速飞机的叫价比一般飞机高,但是需求十分旺盛,因此认为研制超音速飞机可以盈利,在同一个时刻,波音公司也在研制超音速飞机,但过了不久中东石油危机爆发是石油价格上涨,波音公司毅然停止了对超音速飞机的研制把心思放在了另外一架速度比超音速飞机慢,但是用油比较少,价格也便宜很多的飞机上,就是著名的波音747飞机。
但是协和公司则认为已经在这个超音速项目上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如果半途而废的话,这些资金就会打水漂,这是不能容忍的。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继续研制下去。结果等超音速飞机研制成功的时候,在市场上无人问津。只有英法两国自己的国有航空公司接收了生产出来的超音速飞机。
这就是协和效应的由来,对沉没成本的过分依赖,导致的商业失败。
应用
那我们在现实中要如何去运用沉没成本或者避免自己因沉没成本产生的不理性决策呢?
首先,在这里我们要意识到沉没成本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你去如何去运用。
1、制造对方沉没成本
一些擅长砍价的人买衣服和鞋子的时候都会反复挑选,到最后再去砍价。那时营业员已经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它更容易在价格上让步。
跟顾客谈生意的时候先收些定金。最后等顾客回到公司,认为有不满意地方,但是他会不想失去那些定金,而选择继续合作。
公司的HR就会经常制造员工的离职沉没成本,例如年终奖制度。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困难总是不麻烦别人,自己解决,我们应该去适当地去请求别人帮忙,使对方在你身上投入了时间精力成本,更有利于建立关系。
2、未来导向
当人们考虑未来长时间纬度的时候人会趋于理性,避免对沉没成本的考虑。
3、沉没成本变现
了解任何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沉没成本而选择不去尝试,而是但你意识到不适合的时候,就需要选择放弃,而不是继续投入,应把产生的沉没成本当作试错成本,得到经验,防止下次的失败,在这时你的沉没成本其实已经“变现”了,往往所变现的价值大于你的投入。
总结
* 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被称为沉没成本,我们经常因为对于沉没成本的过分依赖导致非理性的决策
* 我们可以通过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来影响对方做出自己想要的决策。
* 当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了解到继续投入并不明智,就要把沉没成本“变现”,吸收经验和教训。
* 我们通过长时间纬度思考问题时会趋于理性,排除对沉没成本的考虑。
文章会不定时更改,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在下方评论或者私信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