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身份的焦虑》是阿兰·德波顿的作品,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著作,却很有哲理性,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它用有趣又通俗的语言为人们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作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大家普遍的身份的焦虑进行了讨论,一是焦虑起因,二是解决方法。总体来说,每个人身份的焦虑其实都是对自己一种在社会地位的担忧,一种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焦虑。
感想
一、为什么会产生身份焦虑——重视他人的看法
书中,作者对身份焦虑的解读是这样的,“身份的焦虑就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担忧”。而这种担忧是没有范围的,不论是一帆风顺、步步高升还是举步维艰、江河日下,都难以摆脱这种烦恼。为何身份焦虑会困扰着我们,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五点起因:渴求身份、势、势利倾向、过度渴望、经营崇拜和制约。
那么身份的定义是怎样的呢?
身份的定义狭义上指个人在团体中法定或职业的地位,广义上指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书中所采用的意义便是广义上的意义。
因此,身份的焦虑不只是个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偏差,更多的是,受他人、社会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就像书中说的,哪怕不愿承认,上层身份在许多人眼中是在世间所能取得的最美妙的权益,它可以带来资源、自由、空间、舒适、时间,并且重要的是,能够带来一种受人关注、富有价值的感觉。
人们认可上层身份能带来的便利,其实就是从他人的角度对上层身份人群的一种看法,而上层身份人群同样也拥有身份焦虑困扰,所以不论哪种身份,在意重视他人看法都是产生身份焦虑的原因之一。
作者认为治疗身份焦虑并无灵丹妙药,但我认为,收回对他人的看法、看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未尝不是一个有用的方法。
二、自尊公式
书中有提到威廉·詹姆斯的一个观点,“对于我们未曾想去尝试过的事情,就不可用陈柏来衡量;既无失败,何来羞辱?人生在世,我们的自尊完全受制于时时督策我们的理想以及我们为理想所付诸的行动,取决于我们实际的现状同我们对自身期待之间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自尊=实际的成就/对自己的期待”
当读到这时,我感觉到了当头一击的感觉,这是一条十分现实却又很残酷的公式。当我们追求理想或为理想付诸行动时,会处于一种期望的愿想中,这是正常的,但我们同样无法预知结果,正如老话说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就是自尊公式的通俗表现。
自尊公式清楚地表明:提升自尊的两种方法,一是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二是降低自己的期望。后一种方法与先前谈到的重视他人的看法其实是有联系的,降低期望不只是对自己获得成功的期望有所降低,尽量用平和的心态对待,还需要不受他人对自己过分期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化解身份焦虑的方法
对于化解身份的焦虑。作者提出了五种解决方法:哲学、艺术、政治、宗教、波希米亚。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关于哲学和艺术的方法。
(一)哲学
在与他人观点的关系中,哲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因素,这一因素可以形象地描绘成为一个盒子:观众的观点,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首先纳入其中进行分析,然后把正确的观点赋予新的活力置于自我形象之中,而把错误的观点一笑置之,将其摒弃在外,从而使其不产生任何伤害。这个盒子被称为“理性”。
哲学让我们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更多地从中获得启发,不只是评判他人的观点,更往深层次地思考,或许我们能找寻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二)艺术
作者在谈论艺术方法时,提到了悲剧和漫画。在艺术之中,悲剧和漫画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或许很多人认为悲剧是不乐观的,并不利于我们消除对自己的焦虑,但作者提出的这个方法正是反其道而行之。阿兰·德波顿认为,悲剧的作者能引导我们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让我们知晓某个人身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也让我们思考,如果这些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该如何面对。如果我们从悲剧艺术中汲取了经验教训,那么我们的失败可能导致的后果就不会如此沉重地压在我们的头上。或许这个方法有些消极,但正是悲剧强烈的表达方式,能够促使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与挫折的简单化的看法。
结语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身份焦虑,为了自我认同,为了他人肯定,为了获得某种身份或成就,许许多多的原因都会滋生焦虑。但只要我们明白,身份的焦虑源自何处,找到合适的策略,总能找到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