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舆论》是美国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创作的传播学著作,在这本书中李普曼系统阐述了舆论的概念、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他认为,舆论并非自发形成,而是人们脑海中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他将“舆论”定义为人们头脑中有关自身、他人及其需求、意图与关系的图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政府宣传机器为了战争胜利在国内国际大造舆论的种种做法给李普曼思考的“虚拟环境”问题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虚假的、偏见的战争报道,以及战前战后参战和分赃中出现的一系列有悖于传统道德约束的很多问题,被媒体和当局巧妙地遮蔽了。在整个媒体参与营造“虚拟环境”的过程中,普通公众在资源和信息匮乏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认识事实真相的“无力”和精英阶层对于整个局势的控制,在这个历史阶段突出的表现了出来。因此,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从民主政治如何施行的角度对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上也是他写下这本书的背景原因。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本书中,他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然而“拟态环境”,我觉得是李普曼对于传播学中公众舆论最精确深刻的总结,他不仅仅指媒体带来的虚拟环境,他所指的更多,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语言学上的种种障碍将我们与真实世界隔开,我们生活在幻觉中,而不自知。对我而言,我更在意的是媒体营造的虚拟环境,如今的世界太浮躁太表面太稍纵即逝,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非常孤独的原因。所以《公众舆论》从侧面也指出了我们要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保留一丝心灵的寂静,不要被那些幻觉和从众的心理,使我们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公众舆论》中的“刻板成见”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成见,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和普遍通行的刻板成见,因而它也起着社会的控制作用。这个概念也提醒我们了在观察一个事物的过程中,以前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看法,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物的客观评价。成见成为一种遮蔽,遮蔽了事实。但是,在成见与事实之间,存在一个盲点。这个盲点或许是完全倚靠成见,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能站在这个盲点上,思考原本行为的目的、意义,进行自我反省,就可以破除成见,或者利用成见,将事情向好的方向引导。无论我们是在进行哲学思考还是道德判断,都留下了成见的痕迹,并且我们选择事实来强化成见,我们有时候也要摆脱自己原有的观念,从另一个角度,另辟蹊径,来解读自己对事物的一个全新的看法。
我认为,读李普曼《公众舆论》这样的书,需要仔仔细细认真研读,因为看似同一的里面,有很多微妙的细节需要注意。我要更加深入的阅读这本著作,发掘这本著作内在的更多的想表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