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孩子很让人头疼,动不动就打人,总是对人大喊大叫,不高兴了就躺地上,摔东西。
我一直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跟他沟通,不知道他身上的问题出在哪里。
最近读了《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我有了一些启发。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有情绪,但是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正确的处理,所以就发展为对外的破坏性和对内的自我伤害。
2、父母对于孩子的情绪缺乏接纳和理解,没有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发泄情绪。
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出格,家长也越来越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是采取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去教育,而是大声呵斥,甚至暴力制止。
孩子不仅没有学会表达情绪,合理的舒缓情绪,反而学会了暴力解决问题。
当然,这也要求父母不要过于情绪化,要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合理性,并加以引导。
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发展情绪表达能力。
1.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首先,家长要知道并且告诉孩子,有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即使有了坏情绪,恰当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切莫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
2、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家长们可以多跟孩子讲一些描述情绪的词汇,或者直接指出孩子的情绪,如害羞、骄傲、紧张、高兴等。家长也可以利用绘本来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3.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情绪
有些孩子尽管能识别出自己的情绪,但还是只会用带有“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生气了之后只会用大喊、扔东西甚至攻击别人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这时家长可以遵照宣泄情绪的三个原则—一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一和孩子共同讨论出几种符合要求的宣泄方式,比如画画、运动、角色扮演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着急,不要急于求成,要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