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中有这样一句话: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静立茔冢默然,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我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不管是谁,无论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清明时节,大迁徙又开始了,很多人家定居国外的亲友也从各个国家赶回来扫暮。就像孟浩然的诗中所写:“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意思是帝都里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了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寂静法师说:生命就是一棵树,祖宗是树根,父母是树干,我们是树上的果子,我们和父母、祖宗是一个整体。
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
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矣。
要知道,根就是恩,恩就是根!大根就是大恩,大恩就是大根!忘恩就是忘本,报恩就是报根!
趁还能爱的时候,好好珍惜身边的爱人,每次拥抱再用力一点;
趁亲人还健在的时候,能给他们的都给他们吧,几世修来的缘分,别轻易弄丢了;
趁身体健康,想做的事现在就去做吧,别等到死之将至,才发现此生从未精彩地活过。
“再多的遗憾,人生不会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