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都追求两样东西。
价值感和归属感。
价值感,就是被肯定,归属感,就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而这两样东西最初的最初,都是父母给的。
孩子爱父母,是与生俱来的。
孩子白纸一张,只能依赖父母。
可父母是否爱孩子,孩子却不确定。
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亲生,血缘,他只知道,他需要一步步的去试探,去验证,父母是否是爱我的。
我做他们赞许的事,感受到被肯定,被爱。
那么我做他们认为错误的事呢?
我让他们失望的时候呢?
我要是故意调皮捣蛋呢?
我不按父母说的去做呢?
我有时候顶撞他们呢?
当这些不好发生,他们还爱我吗?
他们更爱我还是更爱二宝?
一次次的试探,他终于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啊,是稀缺的啊。
于是有孩子就开始了 “求存模式”
自尊不是自尊,是他尊,是讨好:别人高兴我才高兴。
自律不是自律,是他律:有人监督我,怕被惩罚我才遵守规则。
也有的,进入“自闭模式”。
尽量减少和外界沟通,那意味着伤害。
还有的,进入“自我放弃模式”。
哗众取宠又或者自我厌弃,堕落。
包括成年后,一次次做出让人匪夷所思的选择。
这些模式的背后,都是一丝童年幽魂在表达:我是缺少价值的,我是没有归属的,不会有人无条件爱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