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假,因家事之故,又来杭州。这也是我十年来,三顾西湖之行。
自行料理了住宿,步行至西湖东南岸的“柳浪闻莺”牌坊入口,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步行路线,缓步踏着两岸夹柳的石阶路,静静走过柳丛衬托着的玉兰、紫楠、杉松,雪松等异木名花,再有一两亲朋、孩童陪伴,那可算得真正的天上人间了。在清幽的湖边小路,你尽可以脱手了思想的缰绳,任它在这绿水青山间驰骋。这湖何以美不胜收,清雅里带着雍容?想当年它可是南宋京城最大的御花园——聚景园。这湖何以诗情画意,景色如画、花色如景?它可是历代风雅诗人着墨留言的佳地。明代王瀛醉迷杨柳莺啼的和谐美景,即兴发出“西湖风景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的啧啧喜叹。这湖又何以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的脚步?就为了那句出自宋朝范成大《吴郡志》的烟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么?!是夫妻齐心、不畏权贵、誓死捍卫爱情的那段“柳浪黄莺”的美丽佳话吗?还是历代诗人们的软言细语温润着世人心底的那份向往呢?
思想交错纵横间,不经意,已健步到了湖边沿岸。遐想还未来得及收线,已经远远地看到了饱经沧桑、故事凄美的雷峰塔了。时光不仅催人老,还会催塔老的么?雷峰塔似乎有些无奈地沉浸在白茫茫的气雾里,有些睡眼惺忪,有些疲惫,又有些隔岸观火似的俯视着脚下的湖泊和对岸的行人。三四月的西湖是带着些北方的寒气的,一个不防备就借机转进游人单薄的衣衫。我突然收到这样一个电波似的激灵,眼神就溜过平静的水波,看到了脚边的湖水。泱泱的有些慵懒,浩浩的带着些倦怠,在这样晴好的春光里,我寻觅着苏轼笔下的潋滟水光,空蒙山色,却不小心嗅到了一股淡淡的清漆般、汽油般、腐朽般混合的气息。我疑惑地寻找着每个角落。儿子稍有情绪的“这里的西湖还不如我们家的大沂河清澈,还有异味”稚嫩的责备,唤醒了我迷失的知觉。原来我闻到的是西湖水的味道呀?!。可怜西湖,竟不如人经得起岁月的折腾么?仅仅十年,曾经眼中的仙境已是物是景非。西湖真就变丑了,山失去了灵,水丢失了秀,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睡莲也已不知去向,岸边的草色青青已不爱客,花儿艳丽却带妖冶,树木青翠却显呆板,那水底嬉戏的鱼儿、生物,是否也已缺氧窒息,艰难维系着残存的生命呢?实难想象,历代文人雅士如若看到今天的西湖会作何感想?
我心情失落地收回满怀希望的眼睑,妄图自欺欺人。可身边蜂拥而过的游人,却一次一次的提醒着强行自注“麻醉剂”的自己,“快醒来吧,快醒来吧,要面对现实”。是呀,我们可以活在过去,可以憧憬未来,却无法遮蔽这西湖边平均每分钟以“千”作单位纷至沓来的脚印,无法喝止西湖水泊上来回奔腾、耀武扬威的龙头大船,无法中断源源不断溶入湖水经络的污染。
又一波人潮拥过,一片欢歌笑语随风灌入耳廓……
一座城,高楼如林、商业繁华、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或者代表着一种城建的成熟,代表着经济的发达,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代表着人心所向。可,我再也不想来过。因为在那里再也找不回“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的湖光山色。再也找不回“正春暖、飘拂和风,滚入红尘香雾,见丝柳青青,袅娜如学宫腰舞。有黄莺、恰恰飞来,一梭金羽”的江南风情。在也找不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真国色!
一个走丢了自己的城市和人一样,总是最容易被人遗忘和抛弃的。望杭州不在其列,望西湖不在此队。西湖本是美的象征,请还回它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