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学生说:“我们的烦恼一般都不对父母说,因为即便我们说出来了,父母也往往认为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位中学生道出了众多青少年的心声。由于孩子认识、控制和排解烦恼的能力还很差,有些烦恼郁积下来,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促使他们做出家长们意料不到的事情。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烦恼。他们常会遇到的烦恼有:受到批评或误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老师的不信任;受到同伴欺负,如被小朋友打;不小心闯了祸,如把父母喜欢的东西打碎了;身体不舒服;丢了自己心爱的物品……
有了烦恼之后,孩子的表现通常为:情绪低落;感到很伤心和委屈,甚至气愤与无助;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呆着;逆反心理严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进行发泄……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人有很多烦恼,孩子也一样,随着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日渐成熟,各种各样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了。此时,家长要正确教育、指导好自己的孩子,使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里成长。当然,家长首先应了解孩子的心里想些什么,为什么而烦恼。可是,您真正的了解您的孩子吗?
还有一些学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烦恼,其实,只要家长了解这些烦恼,进而加以正确的引导,每个孩子都能尽快从烦恼中摆脱出来。
哪个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被问题困扰。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引导呢?那就要积极学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法宝就是别急着插手,先问孩子8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奇妙的是,通常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解决了。
1.“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
2.“你的感觉如何?”
3.“你想要怎样?”
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可以问这个问题,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地观察。
4.“你觉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6.“你最后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作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
7.“你希望我做什么?”
年龄小的孩子也许会希望父母帮忙处理,年龄大的孩子会有兴趣自己处理,做父母的这时表个态,以示支持,会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8.“结果是否如你所料?”或“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事后过问一下,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也是一种总结、提高认知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