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罗特将人格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分辨内控型人格和外控性人格取决于置于一个新环境中,我们依靠的是关于自己影响事件能力的通常想法,简单来说,内控型就是,相信身体的健康是因为自己好好照顾自己的结果,外控型则相反,认为身体的健康是机缘巧合。
什么样的人会更快乐?
有这样一个研究,癌症诊断与抑郁的关系,癌症的诊断结果越严重,对于外控型人格的人来讲,抑郁程度会越严重,但是对于内控型人格的人来讲,诊断结果的严重性对他们的抑郁程度丝毫没有变化。大家都知道,对于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影响患者疾病的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外控人,遇到挫折更容易放弃,更容易自我否定,认为事情发展不会受自己影响,自己无力改变困境,使外控人更容易放弃治疗,使自己更容易抑郁,对于内控人,他们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控制病情,这时更容易配合治疗,以至于疾病得到控制,即使没有得到控制,也不会在原有病情上加速,所以他们不需要抑郁。
我们通过什么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
成就是获得幸福感的捷径。
内控人在学习和工作上更容易获得成就,他们不断更新自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努力得到成就,成就的原因内控人会把它归结为自己的努力,然后再通过努力再获得成就,在归结为努力,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不要做一个过于内控的人,不然会出现努力追逐太阳,十秒看完一本书的不切实际的计划,虽然是快乐的追随,但是过于不切实际,反而不容易获得幸福感。
外控人爱学习和工作上获得的成就,他们会把成功原因归结为,题目太简单,自己的运气,找遍所有外在的原因,来定义他们这次的成功,这样再遇到问题时,依然会认为有好运,问题会不会太简单,以至于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更容易失败。
成功会增加人的幸福感,无可置疑。
我们可以总结出,内控型人格的人比外控型人格的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我们如何变成相对内控型人格,为什么说相对内控型人格,每个人在人格成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内控型或外控性,我们想变成内控型人格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相对自己更加内控。
第一点,多交往一些内控型人格的人
所谓旁观者清,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内控人的具体实例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多个结果的聚集,实事求是的证明,更容易形成努力更容易成功的暗示。
第二点,模仿
多模仿内控型人格的人所做的事,和写作一样,三流作家靠抄袭,二流作家靠自创,一流作家抄袭的同时衍生出自己的观点。形成内控人一样,低级内控人靠模仿,中级内控人靠自创,高级内控人在模仿之余能创造出不同凡想的价值。物极必反,高高级就不用再谈了。
第三点,任何事物不找外界原因
事情但凡发生,结果已经定局,那就不要找外界条件来否定或认可结果。从自身条件出发,找可能影响事物发展的原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