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
喜欢读书往往是写作的缘起。谈起简书,便脱不开写作,说起写作,便离不开读书。
从小喜欢读书——我指的是读家长眼里不务正业的书,除去功课之外的一切小说。我们老家称之为“大书”,大概就是说,这类书的块头比较大。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那里的人们识字不多,思维保守,觉得孩子只要一迷恋这些大部头小说,便前途渺茫,不可救药了。家长们一凑在一起,便交头唠叨,谁家的孩子又迷上小说,功课荒废了,学业没希望了,多好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就这样“废掉”了。
我的母亲识字不多,印象中大抵也就是认识“数学”、“语文”为数不多的字。有了街坊邻居的告诫,加之我的小舅因为迷恋小说高考失利,与大学擦肩而过,成了一名农民,母亲对我读书严防死守。除了课本,别的书一概不可以读,连当时流行的标准课外读物《当代小学生》都是不可以的。
幸运的是,我有一个长辈留下的宝贵书库——家里人都喜欢读书,留下满满一屋子的书。从《故事会》《科幻小说》等杂志到《三侠五义》《秦琼传》等大部头小说,应有尽有。我如获珍宝。
为了读书,想尽了办法。上课的时候把书本藏在课桌下偷看;放学找借口不回家,躲在村外的草垛里……甚至,还去诊所,捡废旧的玻璃药瓶,然后将铁片穿孔,穿上棉花捻成的粗绳,放在药瓶上,再加点煤油,变成了小小的煤油灯。然后再用纸糊个圆筒,作为灯罩,防止散光。这样偷偷的趴在床底看,便不会发现了。
现在想想,非常感谢母亲的严管,没让我在看小说的路上滑下去,也非常感谢偷看的那些书,为我后来写东西打下了良好的底子。
二、写作
世间万物都是平衡的。有进必有出。看的多了,便跃跃欲试的想写出来。很不幸,特别喜欢文科的我,选择了苦逼的理科路。写东西自然是不务正业。不过万万没想到的是,读了大学之后,这阴差阳错的成了特长。又有幸遇到很多有才华的学长指点,一些豆腐块也曾见著报刊杂志,却总是感到力不从心。经常自嘲自己在写东西上是土八路。
工作后,写作反而成了主业。写材料,写新闻,写论文,整天俯身电脑上,埋头格子里。却也再难抽时间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
三、简书
现在都忘记是谁把简书推介给我的了。但难以忘记的是,一进简书,有种莫名的归属感,好像一下子进了家门,特别亲切。各种有趣的文,各种有趣的文背后藏着的有趣的灵魂,各个专题尽职审文的编辑,一下子吸引住了我。偶尔得空便匆忙写点文字,往往都是急促而成的粗品,大多都未经雕琢和打磨。难得的是竟然还有鼓励以及编辑的偶尔的点评。这些都成了继续写下去的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再后来,慢慢加了一些专题的微信群,像是读书、日记等,里面的有尽职尽责的编辑,有才华冲顶的优秀作者,也有初步写作之门的菜鸟,无论底子厚薄,不管文笔好坏,大家一起热闹的讨论,互相热情的点评,真真像是一家人,这温馨的氛围,让我体会到专题微信群、简书平台,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现在每天都会抽空打开简书,浏览下首页的文,感觉灵魂找到了归宿,宁静而清雅;看看自己文的阅读量,激励自己写出更好的体会感受,以飨读者。正是这些念头,把我深深的绑在了简书上,鞭策着自己坚持经常写下点滴索碎的文字,促使自己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发现,简书已让我上瘾。如果,你初入简书,建议慎重接触,因为他会让你忍不住上瘾,让你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保持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再也戒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