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镜子,正在学习得到上面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
期望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学习内容,提升我的学习效果和行动力,改变自己,并期望我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影响。
在第31篇(31 | 是做好当下,还是追寻梦想?That's a question)中我们对职场发展的一些重要选择,只是人生中还有很多其他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选择,有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做选择
以下是正文。
决策5步骤
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选择,要做好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对“选择恐惧症”来说,吃个饭都要纠结吃什么,自己做还是出去吃,去哪吃……就是我:)这是小的选择,而有些大的选择,却决定了我们人生发生的方向。
要想在这些重要节点做出最优的选择,我们需要5个步骤:
1. 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决定(选择)
为什么会提出让你纠结的选择?是厌倦了当前?不喜欢现在的城市?先列出自己在纠结的选择背后的想法。
2. 确定这些想法各自指向什么目标
也就是当前纠结的选择如果做了,所能实现的最好的结果,你的预期目标。
3. 思考有哪些可能的方案
方案并不是“非黑即白”只有两种,尽可能多的想出更多的可能方案,为后面选出最优方案做好准备。
4. 估计这些方案的可能结果
对每个方案的收益和结果做出估计,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所花费的时间等成本。
5. 权衡收益最大的方案
根据第四个步骤得出的各个方案收益与成本,做出当前来说最优的选择方案。
这也是决策的5大元素:问题、目标、方案、结果、权衡。没有捋清楚这5大元素,或者不梳理目标、增加方案或估计结果,我们就会纠结,痛苦,直到逃避不去做选择。
三个问题做有限决策
第一小节中用5个步骤我们就能做出大概率满意的选择。有人可能会想,有些时候来不及思量这5个步骤,信息也有限,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所作的决策叫做有限决策——在我们有限的时间、信息等条件下,做出当前最满意的选择。
假如男生A喜欢上了女生B,准备追她。如果按照5个步骤走,男生可能会考虑:
这个女生到底适不适合?与我是完美一对吗?未来我会不会遇到比她更好的?怎么约她呢?约她做什么呢?看电影?会不会太俗套?她会答应吗?
然而,如果这样纠结,什么时候才能走完5个步骤做出选择?而且,可能自己还没下定决心呢,结果女生已经跟男生C在一起了。
这种情况叫做分析瘫痪,完美主义和选择恐惧症的人担心自己选错,于是一直拖着不做选择,就掉进分析瘫痪的坑。
所以这时候应该要做有限决策,翻一翻朋友圈,大致了解一下女生的爱好等信息,就开始追她。然后在接触的过程中双方不断加深了解,再决定是否要在一起。
跳出完美选择的坑,做出有限决策,只需3个问题:
1. 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这个方案什么时候会失效?
如果现在不行动,过一段时间可能就没机会了。
2. 如果有更多时间,会有明显更好的方案吗?
如果现在不做选择,自己还能想出更好的方案吗?思维能够很快地升级获得更多想法吗?
3. 如果继续犹豫下去,会影响其他重要决策吗?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由选择组成的,如果当前的决定不做,会不会影响后续重要的选择,引起问题呢?
有时候我们回头看,会觉得当时的自己好傻,怎么会这样做?但其实想想,现在的自己比着当时的自己资源更丰富,也知道了结果,难免会产生“后见之明”。当时的决定不完美,但却是当时的自己能做出的最满意决定。
很难做决定,可能是你问错了问题
我们在第一小节中就提到,做决策的第一步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决定。要选择,第一步是“问题”,然后才是确定目标、方案并进行评估。很多时候,问问题的方式决定着答案。
例如会议投票表决,“反对的人请举手”,这时候大概率会得到想要的答案“没人反对或很少有人反对”。而用“同意的人请举手”,则大概率“少有人举手同意”。这也是为什么调查问卷的设计非常重要的原因。
1. 问题锁定最终目标
“如何安排一场所有人都能出席持续一天的会议?”的问题就不如“如何实现团队制定策略?”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已经将方案限制在了“要开一天会”来解决的框架内,而第二个问题直接锁定目标,通过会议还是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并没有限制,有更大的解决方法的空间。
2. 问题直击清晰可量化目标
“如何快速超过对手的产品像素?”的问题就不如“什么样的技术革新能使像素提高一倍,超过对手?”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太过泛泛,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界定,而第二个问题给出清晰可量化的目标,只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技术能实现即可。
3. 问积极向上、引发思考的问题
“我该一个人生活下去,还是忍辱负重继续在一起?”就不如“我该一个人逍遥快活,还是让对方带着愧疚继续在一起?”
第一个问题非常消极,一方面让自己承受他人犯错的后果,一方面将自己的应对限定在了消极的一面。而第二个问题就让自己走出阴霾,引发思考更多积极的可能性。
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沉没成本
我们做决策的过程中还有另外一个“拦路虎”——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仍然不免受其影响。就像是“听了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然而,懂得一个道理跟知道如何使用并非一回事,我们缺的只是正确使用的方法的而已。
在讲方法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指如果交易失败,在交易完成之前所投入的成本就会白白损失掉。于是我们在做决策时,就会倾向于考虑过去已经投入的成本。但多数情况下 我们应该做的是及时止损。
如最典型的“来都来了”,已经花费了时间成本“来到”这里,就不要……
大学所学的专业不喜欢,对另外一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临近毕业,纠结要何去何从。不转行,目前的领域行业不喜欢;转行,过去的4年岂不是白读了?
在这个时候,哪怕是理性的人,也会容易受过去投入的4年的影响而做出决策。这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后悔,不希望之前的投入都是浪费。
如何避免被沉没成本影响做出真正让人后悔的决策:提问——问自己,如果从头开始,我会继续还是放弃?
如果从头开始,我还会不会来这里? 如果答案是不会,那就应该及时止损。
如果从头开始,我还会不会选择这个专业? 如果答案是不会,则应该及时止损。
不妨思考一下:如果从头开始,你会考虑停止做哪些做过或正在做的事情?
总结
不想再“纠结”,不要再逃避,不能再痛苦,就试试今天的决策方法:
- 五个步骤,做出人生重要决策;
- 三个问题,做出当下的有限决策;
- 优化问题方式,简单化决策过程;
- 多问一个“如果”,避免被沉没成本影响。
2020年4月26日
这是第36篇,我已经开始改变,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