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比较要强的我,是很害怕听到来自他人的不同的声音,总觉得他们不认同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在否定我这个人。从小到大小心翼翼,生怕挨批评。只要被批评了,自尊心就会碎了一地。俗称脸皮太薄。近两年,感觉自己的脸皮越来越厚,由高敏感走向了钝感,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走,别人说的话能帮助到我,我就听进去;帮不到我,耳边就过去了,全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很多事情都想要去尝试,比如各种学习团队的加入,各种培训的参与,各种职责的主动承担。我就像一个万金油,哪儿哪儿都有我。忙碌与劳累是肯定的,但是心里很充实很快乐。
这两天在进行大概念教学的尝试,虽然读了一部分关于大概念的相关书籍,也读了一部分论文,但是停留在纸上的东西都不算数,得自己去做出来。
第一节预习反馈课,通过朗读、听写和分享字词难点,看得出部分孩子做的预习很扎实,部分孩子只是在完成任务。预习已经把孩子拉开了差距,日积月累,孩子的不同就非常明显。
第二节是单元导读课,导读页明确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上学期的课基本上是单元整体推进,大家已经熟悉单元学习的基本步骤。告知孩子们本学期要进行大概念教学,并抛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特定环境和心境下的产物。孩子们笑着说不懂。我也笑了:"不懂才要学啊。这才能体现我们的学习价值哦!不着急,我们一边学习课文一边理解。”接着出示本单元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做课题式研读,完成一份“文章不是无情物——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研读报告。并让他们熟悉了报告的支架。然后请孩子们分享整个单元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思维导读画出单元内容。
第三节课,引出单元大问题:作者是怎么通过文字表达情感的呢?进入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精读。第一步读通、读顺,读出节奏。第二步结合注释,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的大意。第三步三首诗歌一起研读:什么样的环境?找出文章表示时间地点环境的词句。什么样的心境?先要了解谁在干什么,再利用角色自居,体会人物心境。第一首乡村的和谐,第二首稚子的天真可爱,第三首乡村的悠闲与孩子的自由,就在孩子们抓词抓句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显露出来。
第四节课,精读第二课。回顾写了什么,理清怎么写的,搭建出框架:园子的美丽——和爷爷的事件——园子的自由。先让孩子们自主寻找大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品读了第一部分即1-3自然段,感受园子的感官之美,采用同桌分享的方式合作,最后抽取一组同桌进行全班分享。孩子们关注到了各种小动物,感受到园子的生机勃勃。抓住色彩、声音、形状的词语和带修辞的句子,感受园子的美好。生生互动较好。
本周还做了国旗下活动的排列,耽误了几节课,导致练习没有跟上。下周一国旗下活动结束,还要调整练习的节奏。